新华社南京8月24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高鹏
这大概是近半年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最为忙碌的一个月——观看比赛、参加会议、接受媒体采访……自从他8月13日抵达南京,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以致早就应允的专访一拖再拖。
24日下午,巴赫终于挤出时间,在其下榻酒店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接受采访时的巴赫,身着西服但未打领带,脚穿运动鞋。“一会我还要去皮划艇、网球等赛场看比赛,”巴赫解释道。
“工作?不,我不认为这是工作,”巴赫摇了摇头说,“对我而言,这是享受,是一种荣幸。”
闭幕式再玩自拍“很无聊”
一周前,巴赫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的“一拍”,在青奥会上掀起一股自拍热潮。上至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下至志愿者和普通观众,无论是夺冠时刻,还是比赛闲暇,随时随地都准备掏出手机自拍。
巴赫坦言,对于开幕式上玩自拍,起先他也有过一丝犹豫,“担心会破坏仪式的庄重气氛”。不过,国际奥委会经过一番内部讨论,最终决定让巴赫这个花甲老人卖回“萌”。结果反响之热烈,大大出乎巴赫的意料,“这几天我所到之处,总能看见人们在自拍。这感觉棒极了!”
尽管随着“#YOGSelfie(青奥会自拍)”红遍全球各大社交网络平台,青奥会完成了一次空前成功的自我推销,但巴赫肯定地说,闭幕式上他不会再玩自拍,因为“有些事只能干一次,再干只会让人觉得无聊”。
离青奥会闭幕还有几天时间,巴赫说,他要争取到各个场馆都走一遍,28个大项比赛现场看上一眼。尽管每天的活动从早排到晚,但年满六旬的巴赫并不觉得累。他说:“青奥会的组织工作完美无瑕,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每天就是与运动员、志愿者们以及南京人民一道尽情享受青奥会,我不认为这是工作,这是一种荣幸。”
南京青奥会完美无瑕
问及对南京青奥会的感受,巴赫说,这里的场馆和设施一流,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对青奥村的食宿以及文化教育活动非常满意,志愿者们也都友好热情,“总之,组织工作完美无瑕”。
巴赫说,他非常欣赏南京青奥会坚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那天我去看小轮车比赛,有人告诉我,这里的坐椅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租来的。我说,‘祝贺你们,这真是好办法。’”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青奥会,巴赫历来不主张进行对比,“你不能简单地说这一届就比那一届好。事实上,每一届都有其独特之处,不必非得模仿别人。”但他表示,南京市民热情参与体验青奥会,氛围特别好,这一点非常值得未来的青奥会东道主学习。
若时光倒流,巴赫有机会参加青奥会,他会对什么最感兴趣?听闻此问题,巴赫咧嘴哈哈大笑,说:“我16岁时训练非常辛苦,至少一天两练,每天还得上学。当然,我真的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在的年轻运动员比我们幸福多了,他们知道什么是科学训练,如何科学饮食。如果我当年能参加青奥会,我想,我会和这些天我碰到的年轻运动员们感受一样,‘非常享受这里的一切’。”
北京、阿拉木图双城对决也不错
上个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讨论通过了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候选城市,北京、阿拉木图和奥斯陆三个城市入围。
巴赫表示,南京青奥会让世界再次见识了中国人出色的大赛组织能力以及热情好客的传统,这无疑对北京申办冬奥会是“有力的支持”。
由于尚未获得挪威政府的最终批准,奥斯陆的申奥计划仍面临不确定性。一旦奥斯陆退出,将只剩北京和阿拉木图两个候选城市。巴赫说,奥斯陆是否会放弃申办,他并不会过多去考虑,即使最终只剩北京和阿拉木图两个城市对决,他认为也不错,“要知道,我曾是一名击剑选手,我喜欢一对一决斗的感觉”。
巴赫去年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提出一揽子奥运改革计划,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建议是,拟通过减少现有奥运小项的数量,为更多的大项进入奥运会创造空间。巴赫坦言,具体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若想吸纳新项目进入奥运会,在削减现有奥运小项的前提下,既要控制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又不能增加永久性比赛场馆,否则会增加举办城市的负担。“好比拼图游戏,只要你摆错了一块,整个图就都不对了”。
爱中国哲学和美食
巴赫个头不高,但身板结实。他说,由于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现在无法做到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但他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多活动,比如,“在机场,我一般不坐电梯,都是爬楼梯”。
巴赫说,他对中国文化最感兴趣的,一是哲学思想,二是美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还有,你们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我都很认同。”中餐丰富多样,巴赫偏爱四川菜,“我非常喜欢吃辣,”谈到美食,巴赫睁大了眼睛,兴奋之情难掩。
虽然爱吃麻辣,巴赫的脾气性格却十分温和,他随时随地都笑容满面,身边工作人员很少见他发火。“其实我也有板着脸的时候,不过,我喜欢与人打交道,对许多东西都有好奇心,所以我通常能保持好心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