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体育专题>>2014南京青奥会

青奥会最大混合混编8×100米接力昨落幕

2014年08月27日09:00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青奥会最大混合混编8×100米接力昨落幕——是比赛,更是一场“大派对”

8×100米混合接力比赛现场。万程鹏摄

昨天下午,南京青奥会规模最大的混合混编比赛——8×100米男女混合迎面接力赛,在南京市燕山路举行。660名运动员、67个队、数以千计的围观群众,见证了这项本届青奥会最大亮点的比赛。

当24名运动员一起站上领奖台,当三面奥林匹克旗帜同时升起时,这项比赛达到了高潮。不分国籍、不同语言、不同肤色,手手相传、棒棒相接,南京青奥会赛制创新把五大洲连在一起,8×100米男女混合迎面接力是一项比赛,更是一个青年大PARTY。

新奇:田赛选手拿径赛冠军

当17岁的德国铅球运动员霍韦·默滕和另外7个队友站上冠军领奖台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放声笑了出来。一个田赛运动员竟然拿了径赛的冠军,南京青奥会成就了默滕。

南京青奥会的这项赛制创新,让田赛运动员站上了跑道。“在南京我打破了个人最好成绩,扔出了18.78米的好成绩。”身材壮硕的阿根廷铅球选手卢卡斯·胡利安·佩雷拉一看就不是跑步的料子,但记者刚质疑他在赛道上的速度时,他急忙摆出了一个跑步的姿势。“你看,标准不标准?”他说,他也可以跑出自己的百米最好成绩,“我的百米纪录是16秒还是17秒?我不记得了。没关系,我感觉今天我能跑得很快,至少应该是铅球运动员中跑的最快的!”

能拿奖牌固然是好事,参与这项比赛也让运动员无比新奇。美国铁饼选手黑莉·肖沃尔特所在的第63队,在小组预赛中倒数第一,不过,她仍然非常兴奋:“这比赛太棒了,我玩得非常开心,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预赛一结束,她就和法国队友交换了队服。

第53队的迪基·特里,是此次瓦努阿唯一一名田径选手,他参加的是男子400米的比赛。“我跑的不是很快,正式的比赛我跑的是最后一名,但那已经是我的个人最好成绩了。”这个来自大洋洲小国的小男孩,有些害羞,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不过我希望这个比赛我能为整个队伍贡献力量,因为我是跑步的,好多人都不是跑步的。”他得知自己被分在第3棒,他做了个努力跑步的姿势,开心地和队友站在了一起。

过瘾:站在街上看青奥比赛

这场特殊的比赛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的观众。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24名大学生,是特地从马鞍山包车过来看这场比赛的。即将大三的黄日臻一边贴心地给身边的同学撑伞,一边分析着比赛的形势:“你看,接力比赛,第一棒和最后一棒特别重要,所以一般各队都是派跑得快的人参加,而一些大块头的运动员,都是跑中间的棒次。”随着发令枪响,看着运动员飞快地从自己眼前跑过,黄日臻激动地说,“青奥会离我们这么近,如果不能来看一场比赛,太可惜了!来之前没想到能这么近看到这么多运动员,而且还是免费的,太值了!”

“加油,加油!”3岁的电电骑在奶奶的脖子上小声地喊着。旁边的爷爷汪源笑呵呵地回应道:“电电,你看哥哥姐姐们跑得多快!”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看过高尔夫足球体操、游泳等比赛的电电,已经是青奥会的资深观众了。谈起这场比赛,汪爷爷连连称赞:“这个比赛观众可以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运动员,实在是太好了!”他接着说:“赛制也很有趣,不分男女、不分项目,所有运动员都可以参加,是一种非常娱乐化的比赛形式,观众也能从中获得乐趣。”

家住在奥体附近的徐畅夫妇,也一起来这里看比赛。夫妻俩都是大学的老师,徐畅在三江学院,他的妻子是在晓庄学院,所以都是趁着暑假的最后时间来近距离接触青奥会。“昨天晚上我们也去奥体看的田径,感觉今天的比赛更像是一场学校运动会的大联赛,更有参与感。”徐畅觉得,夏季奥运会每次都看,也为中国队拿了这么多金牌而高兴,但青奥会的比赛,不是完全竞技的感觉,奥运精神占据了更多,“更欢乐,更纯粹”。

精彩:创新让比赛触摸城市

当最后一名选手跑过终点,南京青奥会田径总裁判长成裕阳长舒一口气。自从21日8×100米接力分组开始,成裕阳就没有睡过一次踏实觉。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每个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不一样,”成裕阳说,“但这是南京青奥会赛制创新最大的亮点,必须保证比赛顺利成功举行。”22日第一次分组培训时,没有一个队的队员到齐了,有些队甚至一个队员都没有来。“所幸我们事前做了充分的预案,各种情况都想到了。”

由于有些田径运动员受伤,8×100米接力赛在昨天开赛前共组成了66个。按8×100米接力赛制,每队10人,其中两名为替补队员。不过,令成裕阳没有想到的是,一些替补队员纷纷提出也要参赛。“这项比赛就是为了让更多运动员参与,我们研究后,临时决定增加一个队,最终有67个队参赛。”

比赛结束后,国际田联青奥会赛事代表保罗·哈迪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也称赞“这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比赛”。他说,国际田联在南京青奥会上创办8×100米混合接力赛,就是希望赛制创新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有不同特长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不仅参与比赛,更能一起交流。

“老实说,刚开始我也不敢确定能有多少运动员会来参加这项比赛,但今天来了600多名运动员,这非常了不起!”哈迪连连竖起大拇指,“赛制创新让运动员不仅为了竞技,更为交流、快乐而聚在一起,更近距离地触摸这座城市,接近南京市民,这无疑是南京青奥会最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比赛,这也是一个运动员、观众、市民、城市的大PARTY。”(孙庆 林华维 颜云霞 王拓 顾星欣 龚倩)

(责编:实习生 刘叶瑶、杨磊)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