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会上,中国女足5:0完胜对手,让中国足球终于与“冠军”一词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意义非凡。与此同时,中国金花们的两处细节同样令人欣喜,一是在欢庆胜利前先与对手握手致意,二是在裁判吹停比赛后将对方的球权交还回去。这两个细微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生代球员谦虚有礼的职业态度,看到了中国运动员在赛场礼仪方面取得的进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体育健儿们在各种赛事上捷报连连,但一说到赛场礼仪,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对竞争对手非常冷漠,赛后握手只是敷衍了事,脸上缺乏笑容;忽视现场观众,经常连基本的答谢致意也忘记;比赛中若出现判罚争议,或摔拍泄愤,或大爆粗口……这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不仅损害运动员个人的名誉、乃至整个中国体育的形象,也玷污了重在参与、倡导友谊、鼓励交流的体育精神。
这一切很大程度源于我国竞技体育成绩至上的价值导向、人才培养的教育元素缺失以及单一逐利的评价体系。此次南京青奥会,淡化奖牌意识,赛制混搭成风,注重文化教育与交流,无异于一次赛事礼仪培训的见习营。比如,在青奥会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中,日本选手汤浅贤也在跳马热身时出现失误而摔倒,面对掌声鼓励,他起身后特地向全场观众鞠躬;在柔道男子100公斤级决赛中,获得铜牌的德国小伙多梅尼克·朔内费尔特搀扶着受伤的冠军走下领奖台……所谓小节见品行,小事见精神,一个鞠躬,一个搀扶,早已超越荣誉与奖牌,更显其中的真诚、尊重与友谊。
赛场礼仪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几堂课或几本小册子就能教成的,关键在于内化于心。南京青奥会告诉我们,借助体育与文化的“时节好雨”,平时说教般的道理,诸如尊重他人、谦虚有礼、融入团队等,可以润物无声地植入青年运动员的内心。(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