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孙杨是我们在泳池里称霸亚洲的保证,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吃错药”就可以特别处理,禁赛期都结束了公众才知道他禁赛了三个月。
11月24日对于体育新闻工作者来说本是一个平静的周一,然而,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扔下一颗炸弹,把平静炸了个稀巴烂。
这枚炸弹的具体构造是这样的:今年5月17日,孙杨在全国游泳冠军赛的一次尿检中被查出使用了违禁物质曲美他嗪,随后遭到禁赛3个月的处罚,时间从5月17日到8月16日。同时,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的1500米自由泳冠军被取消,并处罚款5000元。
很快,曲美他嗪和万爽力成为热门搜索词。接下来都是意料之中的节奏。孙杨发微博道歉,承认“吃错药”,相关单位态度诚恳,“接受处罚”,官方定性其为“有过失无大过错”。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看到这个新闻时,问题就来了:为何5月份出的事,半年后才对外公布?
按照反兴奋剂中心的说法,在A瓶样品呈阳性后,运动员有开启B瓶和参加听证会的权利。这一过程最长可达40天。如果运动员因收集证据等原因要求延期听证,那么这一过程甚至可能超过3个月。
这种说法很快被证实是自欺欺人。反兴奋剂中心公布的结果显示,孙杨当时就放弃了B瓶检测。至于所谓的听证会,有说法称在7月初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也就是说,在随后4个月的时间里,孙杨这枚兴奋剂炸弹被强行冷冻了下来。至于反兴奋剂中心工作量大、统计数据刚完成等“借口”,或许也不能成为半年后引爆炸弹的理由。
事实上,不仅是炸弹引爆时间让人费思量,孙杨禁赛期也很讲究。
按照以往兴奋剂案例,三个月的禁赛期闻所未闻。那么为什么偏偏就是三个月呢?因为5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里,孙杨本来就没有任何比赛。这段时间禁赛,不耽误孙杨备战和参加亚运会。
不难发现,这半年时间的消息封锁,极可能是有关方面为了确保孙杨在亚运会上拿金牌,而让他享受了“特权保护”。
孙杨是金牌选手,是我们在泳池里称霸亚洲的保证,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吃错药”就可以特别处理,禁赛期都结束了才公布。这对其他运动员公平吗?说好的公平公开公正,就因为孙杨能拿金牌就可以不要了?
现在孙杨还能争光,如果哪一天孙杨不能争光了,他做错事后还能在微博上道个歉就安然无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