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青少年体育

一所农村学校发展校园足球的两条不同道路

慈鑫

2014年12月09日08: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自2004年以来近11年里,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中心小学在发展校园足球时走过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路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条路却走进了新天地。12月7日,全国“校园足球在行动”启动仪式在这所北京郊区的农村学校举行,校长纪桂武总结出的经验其实并不复杂——把发展校园足球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全面育人。

纪桂武回忆,康庄小学从2004年开始开展校园足球,但最初的5年里,康庄小学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和全国很多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一样,集中精力主抓一支校队。所谓的“校园足球”仅属于校队的一二十个孩子,而学校对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也比较功利,就是要比赛成绩。但对于康庄小学这样一所一无足球传统、二无软硬件优势的农村学校来说,指望自己新建不久的校队在强手林立的北京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并不现实。那几年,康庄小学足球队基本上很少能在北京市的比赛中赢球,而且也很难看到自己的球队尽快改变这一处境的希望。

5年并不理想的发展过程,让康庄小学开始反思“以一支校队代表整个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

纪桂武表示,以普及促提高是康庄小学2009年之后发展校园足球的一个重要转变。2009年,在“普及与提高”的思路下,康庄小学开始开展全校性的班级足球联赛,扩大校园足球的参与面。

此后,继续在普及的思路下,又规定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进行“快乐足球”课间操创编,编写《校园足球课程标准》和《足球校本教材》等。

2011年,学校提出了“小足球,大教育”的理念,用纪桂武的话说,就是“让足球运动回归学校、回归学校的体育、回归学校的教育。树立校园足球的大教育观,以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去认识校园足球。”

纪桂武表示,“‘小足球’的背后,是对过去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是对过去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是对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校园足球应该是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学校足球,是‘大教育’。”

“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16个字取代校队比赛成绩,成为康庄小学发展校园足球的目标。校园足球成为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实现提高身体素质、享受运动快乐、健全人格、开发智力等教育目标的手段。

纪桂武介绍,现在的康庄小学,不管男生女生,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在足球成为全校学生最重要的一项体育活动后,过去曾被学校最看重的校队比赛成绩,无需刻意追求,反倒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现在,依托全校学生的参与,康庄小学的6个年级均有男女各一支校队,也就是说学校共有12支校足球队。在参加延庆县和北京市的比赛时,学校可以根据参赛级别和选手年龄要求选派不同的校队。2009年之后,康庄小学足球比赛成绩突飞猛进,从过去一支很难获得一场胜利的鱼腩部队,一跃成为北京市小学生足球赛的强队。在北京市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康庄小学选派的队伍已经5次获得冠亚军、9次进入前8名。

在过去6年里,康庄小学可以教足球的老师从1人增加到6人,学校体育场地也有较大改善,但纪桂武认为,这些都不是康庄小学校园足球成绩大幅提高的关键,“指导理念的转变才是关键”。

更重要的是,以“大教育”理念指导的校园足球,是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的校园足球,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纪桂武介绍,“2009年后,全校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连年下降。为了在课余时间参加足球活动,很多学生改掉了沉迷网游等不良习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公平意识等都得到加强,而这些品质的欠缺往往是让家长头疼的独生子女教育的大问题。”

看到孩子的身体变好了,个性更加阳光,家长肯定会支持孩子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纪桂武表示,“过去急功近利开展校园足球的做法,家长即便让孩子踢球,也往往是被动的。现在是家长主动让孩子踢球。”

因为突出的成绩,康庄小学成为教育部推出的校园足球成功案例首个典型。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看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发展校园足球的第一目标,以育人取代成绩,这实际上也是校园足球主导工作在由体育部门转至教育部门后,指导理念的一大转变。

(责编:温静、杨磊)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