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第27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體教痼疾限制高校體育造血

宋翔

2013年07月19日07:5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落幕 中國代表團金牌和獎牌數大幅滑落———

為期12天的第27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昨日在俄羅斯喀山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以26金、29銀、22銅的成績,位列金牌榜的第二位,東道主俄羅斯代表團以292塊獎牌,其中155塊金牌的成績,雄踞獎牌榜和金牌榜的首位。

中國代表團本次大運會取得的成績,和兩年前在深圳大運會時相比,無論是獎牌(145枚)還是金牌(75枚)數量都有較大滑落。這個事實真切地反映出我們的高校體育造血能力不強、成功模式較少的問題。而如果從更深層面分析,這其實是高校體育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的“痼疾”。

高校體育沒發揮應有功能

作為中國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在培養體育精英上的功能性遠沒有發揮出來。例如,三大球是高校體育中發展程度最高的項目,足、籃、排都有各自的大學生聯賽作為支撐,可是三個項目六支隊伍沒有一支能進入前八,中國大運女足甚至從上屆的冠軍跌落到本屆的倒數第二。

中國代表團這次征戰大運會的三大球項目基本上全部是各自大學生聯賽的冠軍隊伍,也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中國大學生運動員的最高水平,可是將他們放在大運會的競技賽場上就明顯感受到了和其他強隊之間相當大的差距。

按照現在高校體育的布局,部分項目像體操跳水等,不適合在大多數高校中普遍開展,但三大球則不同,這是普通高校都能“觸手可及”的項目,但很顯然他們遠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培養人才的作用。

成功模式屈指可數難效仿

不可否認的是,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合作不夠緊密,未產生足夠的連動,是致使目前高校體育無法成為中國體育的人才沃土的根本原因。即便如此,在目前的環境下,仍然有部分成功模式出現,像培養“眼鏡飛人”胡凱、王宇等田徑人才的“清華模式”,連續征戰大運會男足比賽的“北理工模式”等。隻不過,這些較為成功的模式數量不多,難以真正帶動其他高校能進一步效仿。

這次帶隊參加男足比賽的老帥金志揚就說,在國內300多所具有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中,能和北理工在實力上抗衡的也就2到3所,但是在日本韓國,“至少有50到60所比北理工水平高的高校足球隊”。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就說,目前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都是各個學校在自我摸索,這和學校條件、領導重視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可是能在全國范圍內叫好又叫座的確實太少,供其他學校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有限,高校體育發展現在亟需“百花齊放”。

高校體育應有“一條龍”培養體系

針對現階段高校體育的現實情況,部分學校體育專家認為,高校體育要有所突破,還不能僅停留在高校的層面,應該形成小學、中學和高校“一條龍”的培養形式,並建立較為完善的人才輸送通道。

首都體育學院院長鐘秉樞就指出,現在職業隊紛紛建立二三線隊伍,這種做法不太符合運動員成長經歷,而是應該在小學、中學和大學間建立順暢的連動體系。像在上海的部分中學中,就已經在試點對部分體育項目優先發展,爭取和某些在相同項目發展好的高校實行人才輸送“挂鉤”工作。

而清華大學就是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一個高校。該校體育部主任劉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條龍”方式的好處在於培養人才早期化和針對性,但同時也有一些客觀條件必須具備,第一是高校要有自己的具備一定體育人才培養能力的附屬中學,第二是附屬中學在向高校輸送人才時要符合條件,過程要足夠透明和公平。

(責編:實習生 陳蔚、楊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