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人民日報

 兩支NBL球隊爭一個CBA擴軍名額 

比賽開始 規則遲到 爭議蜂起(體壇聚焦)

本報記者  薛  原

2013年08月27日07:23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宋 嵩

核心閱讀

眼下距離CBA新賽季開始不到3個月,新成員是誰依然難以確定。雖說升級球隊將在江蘇同曦和四川金強兩個俱樂部中產生,但具體到此次准入規則,滯后公布本已造成被動和非議,評估中發現“還不夠細致”又帶來新問題,讓本該多贏的結果蒙上了陰影。

停滯5年之后,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終於決定擴軍,新賽季的CBA隊伍將達到18支。上個月,中國籃協公布了NBL(全國男子籃球聯賽)俱樂部申請參加CBA的准入辦法,為了爭奪一個升級名額,本賽季的NBL球隊競爭空前激烈。如今,NBL賽季落幕,四川金強和江蘇同曦分獲前兩名,中國籃協對這兩家俱樂部的准入評估也於日前結束。但是,圍繞准入評估的種種爭議仍未平息。

CBA擴軍多年,兩家俱樂部全力一搏

2008年,天津和青島兩家俱樂部通過准入評估進入CBA,此后CBA一直沒有吸收新成員。當時,NBL的目標是成為“和CBA平行發展的聯賽”,但實際上,NBL的大眾影響力和市場接納程度遠不如CBA,其成員是由原來的甲B和乙級球隊組成,雖然也進行過種種嘗試,但仍難以取得良好效果。5年過去,CBA的發展勢頭不錯,NBL則陷入徘徊,其間還有俱樂部因為看不清未來而選擇退出。

上賽季CBA結束后,日漸強烈的擴軍呼聲終於成為現實,中國籃協宣布將通過評估選擇一家NBL俱樂部進入新賽季CBA。對於那些苦苦堅持的NBL球隊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也是包括同曦、金強、長沙柏寧等俱樂部加大投入、全力一搏的直接原因。

原本申請參加新賽季CBA聯賽的NBL俱樂部有3家,中國籃協派出評估組前,長沙柏寧自感競爭力不足,放棄了申請,於是就成為四川金強和江蘇同曦兩家之爭。江蘇同曦集團10年前曾是江蘇南鋼俱樂部的冠名贊助商,2007年決定自己組建俱樂部,並於2010和2011賽季兩次奪得NBL的冠軍,2012賽季獲得第三名。江蘇同曦俱樂部董事長陳廣川認為,要論加入CBA的資歷和實力,同曦俱樂部的條件“有說服力”,這些年為培養自己的球員也下了不少功夫。四川金強集團和四川隊原先也是贊助關系,2008年,四川金強集團董事長周仕強決定正式組建職業俱樂部參加NBL聯賽。2011賽季獲得第四名,2012賽季第七名,這個賽季加大了投入,首次奪冠,也為評估增添了分數。

站在CBA的門檻前,兩家俱樂部自身擁有足夠的期盼、熱情和實力。

先打比賽后定規則,程序漏洞引質疑 

為了爭奪今年晉級CBA的名額,場內場外同曦、金強兩隊競爭異常激烈。由於江蘇現有一支CBA球隊,為了適應評估准則,避免同省重疊,江蘇同曦這個賽季特意將主場從南京搬到了安徽合肥。而西部球隊目前在CBA僅有新疆一家,地域發展很不均衡,為四川金強增添了底氣。周仕強強調,金強男籃全力沖擊CBA,目標就是“展示四川,引領西部”。他說,金強俱樂部建設的基地條件優越,排在全國前列。俱樂部的青年隊今年代表四川奪得了全運會青年組第九名,也說明后備隊伍建設不錯。

雖然宣布了擴軍的消息, 但相關的評估准則卻遲遲不能出台。從中國籃協的角度看,准則數易其稿,在聯賽委員會上討論數次,並征求了NBL俱樂部的意見,是為了“客觀公正”。但准則直到7月10日才公布,當時NBL已經打到了決賽,先打比賽再定規則的做法已存在程序漏洞。

規則遲到,陳廣川對此進行抨擊,認為有“用成績套規則之嫌”。因為准則中的一些條款,比如訓練基地評分標准、青年隊成績等,被認為有傾向性,對金強有利。同曦還為此投訴至籃協,對金強俱樂部訓練基地的土地性質等提出異議,引發了新的問題,再次延緩了評估結果的公布時間,因為之前“反復修訂”的准則中,沒有如此細致的條款。

周仕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年金強投資近一億元修建基地時,CBA擴軍還沒有消息,集團完全是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去做這些事,現在出了爭議,他感覺“很傷心”,眼下的選擇則是“不開腔”。

當記者問,如果今年沒能進入CBA,是否還會堅持搞籃球俱樂部?周仕強的答案是肯定的,陳廣川個人也表示希望繼續干下去,“但集團還有不同意見。”

職業聯賽如何“職業”,從尊重投資者開始

對於中國籃球來說,投資者的熱情和合理利益都應當得到尊重並予以維護,因為正是他們提供了中國籃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動力。但現實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讓參與的人感到被傷害,CBA擴軍本是好事,准入評估的過程卻橫生枝節,中國籃協應當反思。

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認為,准入規則應當早早確定並公布,才能確保公正性和引導力,這是職業聯賽“職業”的體現。比賽是呈現給大眾的產品,而相關的制度建設則決定產品質量,這也要求聯賽應當由專業的團隊來運作。現在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競賽部不到10個人,要負責包括聯賽在內的全國各項籃球賽事的運轉,疲於應付。相關的制度建設跟不上,聯賽在籃球發展戰略中的核心位置自然無從體現。

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總經理張慶認為,頒布准入規則本身就該“講規則”。正是因為比賽在前規則在后,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紛爭。“職業聯賽是各家俱樂部和中國籃協共同來做的,要有共贏的游戲規則。有各家俱樂部參加的聯賽委員會應當擁有更多話語權,這其實也是減輕決策者(中國籃協)的壓力。”

至於眼下這個結如何開解,張慶說,應該給NBL球隊提供一個可實現的藍,“為什麼大家這次特別看重升級,因為之前沒說什麼時候升,也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還有。如果能有一個發展的路線,循序漸進,對大家都有好處。”

同曦和金強本無宿怨,記者採訪中更能感受到兩家俱樂部對籃球的喜愛和執著。無論能否進入下賽季CBA,同曦和金強其實都不是失敗者。而如果他們的付出和感受被忽略,最終受到損害的是中國籃球的發展環境和公眾形象。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27日 15 版)

聯系本文記者

薛原
[留言][博客][微博]
(責編:溫靜、楊磊)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