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國內足球

待遇低沒有自主權 本土一線教練逃離國字號

杜銳

2014年04月11日08: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本土一線教練逃離國字號

曾幾何時,成為一名國字號教練,是一名中國足球教練的終極夢想。但是由於中國足協遲遲無法提升國字號教練的待遇,如今的國字號球隊的帥位正變得越來越像雞肋。優秀的本土教練不願意來,願意來執教的各懷心思。

黎兵離任背后的故事

最近國青主教練黎兵正式向中國足協提出辭職,前武漢卓爾隊主教練鄭雄接手國青隊。這一人事更替看似波瀾不驚,但對於一支今年底就要參加亞青賽的國字號球隊來說,卻掩藏著不得不說的故事。

對於黎兵辭職的原因,中國足協給出的解釋是,廣州富力俱樂部不同意黎兵在國字號兼職,最終黎兵選擇繼續留在富力。但是當北京青年報記者向富力俱樂部求証時,卻得到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答案:富力沒有不允許兼職的規定,黎兵辭職是因為中國足協不許兼職。但這一說法顯然也說不通,因為接替黎兵的鄭雄目前仍然擔任武漢卓爾俱樂部副總,中國足協並沒有嚴格禁止國字號教練兼職。

而一位接近富力俱樂部的人士向北青報記者表示:“黎兵之所以辭職,主要原因是他想在富力俱樂部有更大的發展,況且國青隊那邊的待遇跟富力這樣的中超俱樂部幾乎沒法比。”

黎兵在富力俱樂部雖然只是領隊,但他的年薪能達到50萬,如果有機會成為主教練,年薪過百萬並不難。而他擔任國青隊主教練的月工資隻有1萬左右。孰優孰劣一眼便知。

國字號成為年輕教練“鍍金地”

在黎兵選擇離開后,目前國內本土一線教練,已經沒有人願意執教國字號球隊。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待遇低、沒有自主權、還很容易成為球隊輸球的替罪羊。”

國足協一位長期在國字號工作的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字號球隊的教練位置,早已不像前些年那樣,對一線教練充滿誘惑力。相反由於中超聯賽這幾年越來越火爆,隻要能在中超球隊找到工作的教練,都不會選擇到國字號球隊工作。而在中超都找不到工作的教練,反而成了國字號球隊的教練。”

事實也的確如此,北青報記者在目前各支國字號球隊的教練組名單中,發現了不少中超執教經驗並不豐富,甚至還有不少之前沒有任何執教經歷的名字。顯而易見,一些執教履歷並不豐富的二線乃至三線教練更願意到國字號來“鍍金”。而國字號執教的經歷,可以讓他們未來更容易在職業俱樂部找到工作。

“國字號球隊成績近年來逐漸下滑,甚至越來越差,同教練員整體水平低不無關系,在職業隊都拿不到工作合同的教練都能來執教國字號球隊,怎麼能奢望他們給球隊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呢?”相關人士向北青報記者評價說。

兼職現象為何屢禁不止

由於在國字號球隊執教,同職業俱樂部的執教收入之間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盡管中國足協一再出台禁止國字號教練在俱樂部兼職的硬性規定,但是這種現象目前是個很普遍的現象。U22國足主教練傅博仍然擔任著遼足的助理教練,守門員教練區楚良則是廣東日之泉俱樂部的總經理,新任U19國青隊主教練鄭雄則是武漢卓爾俱樂部的副總……

由於國字號球隊的教練收入實在太低,所以不少選擇繼續留在國字號教練崗位上的本土教練,都隻能無奈地在中超或者中甲俱樂部找一份相對穩定、清閑的工作,以保証自己能有一份穩定的生活收入。

國足協近幾年雖然多次提出增加國字號球隊教練收入,拉近同中超球隊收入差的想法,但每次都是因為種種原因而擱淺,過於懸殊的收入差,也隻能讓足協對“兼職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種兼職現象對國字號執教工作的影響是肯定的,但禁止兼職也只是足協說說而已了。”一位國字號教練說。

文/本報記者 杜銳

點穴

國家榮譽不容玩笑

5年前,之前兩年剛剛率領長春亞泰拿到中超聯賽冠軍的高洪波接任國足主教練后,接受北青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對於一名足球教練,能擔任國家隊的主教練是他最大的榮譽。”那時,能夠成為一名國字號球隊的主教練,還是業界人人羨慕的事情。

僅僅5年之后,這件人人羨慕的事情,儼然已經發生了逆轉。本土一線教練已經沒有人願意執教國字號球隊,因為那是一個“足以毀滅你的位置”。中國足球成績的節節下滑,讓國字號球隊輸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媒體和球迷的口誅筆伐,令每一位執教者都隻能面對沉重的壓力。

當然同這種壓力相比,每一位執教者來自內心深處更大的憋屈則是“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對待”。同在國足主帥帥位,高洪波年薪隻有30萬,而他的繼任者卡馬喬團隊稅后工資達到420萬歐元,即使現任國足主教練、法國人佩蘭的工資也在百萬美元之上。更重要的是,本土教練在工作時,總是會被足協各種領導插手工作,而外教則很少遇到這種尷尬。

其實,類似的故事過去幾年裡,幾乎在每一位本土國字號教練的身上重復著,於是本土的優秀教練人才,紛紛選擇離開,去職業俱樂部証明自身的價值。去年卡馬喬下課后,中國足協緊急召集多名本土一線教練開會,希望他們能暫時代理主教練,但最終沒有一個人願意接手。最終隻能讓此前沒有任何職業隊主教練經驗的傅博擔任國足的代理主教練。顯然,國字號教練已經成為本土優秀教練們的一條“高壓線”——最好不要去碰它。

隨著國字號帥位對於本土教練吸引力的整體下降,中國足協隻能降低標准,選拔相對優秀的人才來執教球隊。但這種局面應該被視為一種悲哀,這顯然也是一種拿國家榮譽開玩笑的做法。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家隊,都不能由自己最優秀的人才來執教,球迷們又怎麼能奢望中國足球能走出低谷,走上振興之路呢?

(責編:溫靜、張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