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記得到今天為止,自己當了多少天國乒隊長嗎?”聽到問題的馬龍笑了笑,搖搖頭說:“真記不得了,但應該比你們媒體報道的早幾天吧!”
總教練期望高
東京之行,已經是馬龍個人的第五次世乒賽團體賽之旅了,但2006年的不來梅和2008年的廣州,年輕的他沒能打上最關鍵的決賽。2010年在莫斯科,決賽擔任先鋒的他輸了球,客觀上成就了馬琳的力挽狂瀾,也使當時正處於婚變危機漩渦中的馬琳,重新贏得了教練組的信任,迎來了運動生涯的又一春。直到2012年的多特蒙德,馬龍才第一次以主力核心的身份參與並贏下了決賽中自己的那一盤。當時光流轉到2014年,馬龍帶著“國乒隊長”的新身份來到了東京,來到了代代木體育館。國乒總教練劉國梁說:“在2012年的多特蒙德和倫敦奧運會團體賽裡,馬龍都是絕對重點,都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所以我希望在這次團體賽中,馬龍能夠像2012年一樣,在隊伍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隊長是票選的
其實馬龍當上國球隊隊長的源頭,要追溯到今年年初,那時候國乒隊搞了一隊所有隊員、教練員的投票,一人一票,馬龍最終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了張繼科,當選隊長。那次投票還有另外兩個內容,其中一個是“現役主力隊員中,誰是你最信任的隊員”,當時投票結果第一是張繼科,第二是馬龍。最后一個是“從現在展望2016年,你覺得誰是最有希望、最信得過的隊員”,第一還是張繼科,第二還是馬龍。“三項評選,兩人一直在伯仲之間。”劉國梁說,“希望在這個奧運周期裡,他們能夠共同把男隊的擔子挑起來。”其實這一副擔子,在倫敦奧運會男團比賽結束后,就已經被劉國梁壓在他們兩個人肩上了。如今馬琳、王勵勤兩位老隊員退役了,更需要馬龍和張繼科肩負起責任。
三人組是核心
這次以隊長身份出征的馬龍,已經對自己承擔的責任有了覺悟。“我覺得還是特別激動,感覺‘隊長’是非常大的榮譽,從中能夠看到大家對我的信任。”馬龍說,“我覺得,一個隊長,第一要有責任心,不管在什麼位置上,隻要是隊長,就能夠去帶領小分隊,他是帶頭人,大家信任他,特別是在困難中,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在來東京前封閉訓練時,國乒隊針對這次男隊以張繼科、馬龍、許昕三人為核心出征,進行過會診。馬龍對這種“新老交替”是這樣認識的:“主要是自己心態上的位置轉變,過去比賽中有王皓、王勵勤、馬琳,因為他們年紀大,成績好,就像隊裡的隊長和支柱一樣,換做我們三個,可能沒有一個真正的絕對主心骨,就需要我們三個平均分攤,每個人承擔的壓力就會比原來大。”在新三人組中,馬龍和張繼科經過了多特蒙德、倫敦奧運會的考驗,更成熟一些。許昕雖然打了兩次團體賽,但在半決賽、決賽中並沒有上過場,這次對他的心理挑戰會更大一點。“這次需要我們三個去共同承擔起隊伍的責任,還需要到比賽中看看我們的凝聚力,這個是最重要的。”馬龍說。
(本報今晨東京電)特派記者李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