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馬龍”賽義德
李嬙冰
劉佳
王岫依
文/圖 特派記者 楊敏 本報東京5月6日電
第52屆東京世乒賽團體賽昨天曲終人散,國乒成功蟬聯男團與女團冠軍。專業選手之間的高水平對決固然精彩,但如果缺少了以下這些多元的“花邊”人物,東京世乒賽也隻能味如嚼蠟。隨著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入職國際奧委會,乒乓球這項運動的全球推廣勢在必行,事實証明,乒乓球運動是適合各式人群參與的,而這又與沙拉拉的推廣理念不謀而合。
“非洲馬龍”萬裡來追星
世乒賽男團決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見到了“非洲馬龍”賽義德,他穿著一件印有馬龍頭像的運動T恤,搶佔了記者席第一排,全程隻做一件事,就是用手機拍下偶像馬龍的一舉一動。
“我來自剛果隊,最崇拜的就是馬龍。”看到記者要拍照,他趕緊從包裡掏出一件衣服,“一起拍上好嗎?”仔細一看,原來是馬龍的簽名球衣。“這是馬龍送給我的,我一穿它打球,別人就叫我非洲馬龍,我高興壞了。”他盛贊這是一件能給自己帶來好運的衣服,因為這幾年他所代表的剛果隊成績不俗,還拿到過非洲冠軍,“我參加過奧運會,雖然沒得到名次,我還是會堅持下去。”馬龍已習慣了這個小粉絲的追隨,從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團體賽開始,連續三屆,“非洲馬龍”都會如影隨形,他不敢打擾馬龍比賽,只是在賽前遠遠地盯著中國隊的訓練,一有機會就上前和偶像聊上幾句,而隨和的馬龍也總是笑嘻嘻的。“非洲馬龍”最大的心願就是和偶像在國際大賽中正面交鋒,再從中學到幾個絕招,好讓他在非洲乒壇能獨當一面。
12歲“蘿莉”年紀最小
本屆世乒賽年紀最小的女運動員來自美國隊,是年僅12歲的王岫依。戴著牙套的她稚氣未脫,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她的理想是像美國女隊的當家花旦邢延華一樣,因為打乒乓球而有機會被名牌大學錄取。
如今的美國女隊清一色是華裔選手擔當主力,與老一輩的“海外兵團”不同,她們全部都在美國出生,是當地的華人二代,都因家人喜歡乒乓球而入行,最后經過嚴格選拔代表美國女乒。 “我的爺爺奶奶很喜歡乒乓球,他們經常帶我去球館,我就喜歡上了。”王岫依的愛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每年的暑假,她都會回到家鄉長春參加訓練。
王岫依在本屆世乒賽小組賽上代表美國女乒出場,她是全隊的第三女單,年紀雖小,王岫依卻並不怯場。有意思的,她還帶著一堆作業到東京,利用比賽間隙完成,“乒乓球是我的愛好,但學習也很重要,我想像邢延華那樣,球打得好,還能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波蘭獨臂“維納斯”帕蒂卡
從2006年不萊梅世乒賽開始,記者每年都能在這個乒壇盛會上看到波蘭女將帕蒂卡。一出生就比常人少了半隻右臂的她15歲開始闖蕩國際賽場,被封為波蘭獨臂“維納斯”,她與中國女乒所有現役主力都交過手,雖然屢戰屢敗,但她仍期待著勝利的到來。
帕蒂卡今年25歲,天生倔強樂觀,11歲時就踏上奧運賽場的她在悉尼殘奧會積攢了參賽經驗,到了四年后的雅典奧運會,她已是女單冠軍和女團亞軍了。不萊梅世乒賽是她首次參加非殘疾運動員的比賽,在小組賽上遭遇中國女乒,她的對手是郭躍。輸得毫無懸念,但她可開心了,“能跟中國隊比賽,輸也是值得的。”帕蒂卡這次是波蘭女隊第三單。“我對陣的是劉詩雯,她打得很好,但我覺得自己也不是沒有任何機會。”她幽默地說,輸球主要是因為劉詩雯太過珠光寶氣,頭上的珍珠發夾、耳上的鑽石耳釘,這都讓她分了心。“維納斯”打算在賽場上堅持到打不動為止。
殘疾冠軍驚呆中國大腕
本屆世乒賽期間,國際乒聯主席沙拉拉突然現身,他帶著一位特殊的運動員——來自埃及的易卜拉欣·哈麥圖。
今年41歲的哈麥圖在埃及當地一所小學校裡任職,家庭幸福美滿。遺憾的是,10年前的一次車禍讓他失去了雙臂,三年前,他開始學打乒乓球,參加了殘奧會六級比賽,是非洲冠軍。非洲乒協這次帶著哈麥圖到東京,沙拉拉得知他的經歷后大為感動,親自帶他到訓練館讓白俄羅斯名將薩姆索諾夫充當陪練。正在訓練的中國男乒看到哈麥圖的打球方式都驚呆了——哈麥圖隻有左腳穿鞋,右腳穿上特制的襪子,腳趾負責把乒乓球夾起來往上拋,球到達眼前時,他用腦門一抵,球彈到球台上。至於球拍,他一直用牙咬著。哈麥圖與薩姆索諾夫過招時,張繼科索性拿出手機拍起了視頻,許昕和馬龍雙雙暫停訓練當起了觀眾。
哈麥圖特別希望與國乒過招,劉國梁就派出王皓充當友誼大使,讓這位非洲殘疾冠軍得以圓夢。與哈麥圖過招的王皓由衷的敬佩:“即使正常人想學他,也未必能做到,他絕對是國際乒壇的典型,這也說明無論是像我這樣的專業選手,還是身體有缺陷的人,都可以在乒乓球中找到快樂。”
升級當媽的“海外兵團”
在參加東京世乒賽的海外兵團裡,奧地利隊的李嬙冰、劉佳、荷蘭隊的李潔和中國香港隊的帖雅娜都是超級媽媽。一提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們都紅了眼眶。
今年29歲李嬙冰是北京人,作為奧地利女隊的二號單打,李嬙冰所對陣的基本都是實力較強的選手。有時候輸了球,她特別懊惱地坐在地上,而在一旁安慰的,是孩子3歲的另外一名海外兵團成員劉佳。劉佳與張怡寧同齡,兩年前參加倫敦奧運會時,她的情況和李嬙冰一樣,剛當上媽媽就重返賽場。不過,劉佳認為這是產后火速修身的最佳方式,代表荷蘭隊的李潔也這麼認為,她的孩子剛8個月。中國香港隊的老將帖雅娜去年年底當上了媽媽,她的身體有點兒發福,但無損她作為老將給予年輕隊友在臨場經驗上的幫助。“在家裡悶了一年,回到賽場上的感覺真好,我現在的狀態還未恢復,腳步移動慢了許多。”帖雅娜隻在世乒賽的小組賽期間登場,中國香港隊教練組希望她能逐步找回球感,預計全面恢復要等到9月的仁川亞運會。
51歲女版瓦爾德內爾
51歲的倪夏蓮雖然不是參加本屆世乒賽年齡最大的選手,但她曾代表中國隊獲得世界冠軍,如今又代表盧森堡女隊參賽,經歷足以成就傳奇。
一頭短發、身材矮小、微微發福的倪夏蓮在眾多隊員中並不顯眼,在小組賽輸給新加坡女隊,她笑了笑,似乎並不放在心上。早在1983年的東京世乒賽,倪夏蓮作為中國女團冠軍隊的主力,獲得世乒賽女團和混雙冠軍(與郭躍華合作)冠軍,還與曹燕華合作獲得1985年第三十八屆世乒賽女子雙打亞軍。1986年從中國隊退役后,倪夏蓮先后輾轉於德國、波蘭、盧森堡、荷蘭等多地,走到哪裡就把冠軍帶到哪裡,被人們譽為“歐洲不可戰勝的乒乓女王”。1963年出生的倪夏蓮就像暴露小秘密似的小心翼翼地說,“我一直和別人說我不記得我的年齡了。我最苦惱的就是年齡,經常是心有余力不足。”
倪夏蓮的另一半是盧森堡隊的教練托米。他曾經是瑞典隊第三單打,世界排名最好成績是第9位。他對太太打乒乓球絕對支持,隻要倪夏蓮願意,可以一直打下去。明年的世乒賽單項賽在蘇州舉行,倪夏蓮表示她一定會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