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2014南京青奧會

從青奧會足球比賽透視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

2014年08月23日12:02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青奧會)“體教結合”仍“在路上”——從青奧會足球比賽透視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

新華社南京8月23日體育專電 題:“體教結合”仍“在路上”

——從青奧會足球比賽透視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

新華社記者鄭昕、朱竑、陳剛

一場場大比分賽果,讓青奧會足球比賽反映出了參賽青少年隊實力的差距。作為以匯聚、交流為目的青奧會,這些並非把成績放在首要的賽事,恰好提供了正視中國校園足球現狀的機會,使人們能夠從國外青少年足球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中,尋找中國足球需要“補課”的內容。

“體能”“技術”的進步 難以兼得

“我們的孩子在五、六歲時就開始練球,不少人還效力於同一家少年隊。”冰島青奧男足主教練斯維爾裡鬆說,他作為冰島足協的雇員、帶領本國U16年齡段國家隊已經有13個年頭。“我在挑選球員時,並不是在全國找出個人能力最強的球員,而是參照制訂的戰術,找到最合適的隊員。”

斯維爾裡鬆不僅長期執教青少年隊,還擁有自己的足球學校。他表示,雖然冰島遠遠算不上足球強國,但強悍的球風是該國從少年隊到國家隊一貫的風格,使得教練在選材上並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我們從小的身體素質訓練都是在學校裡進行的,而在少年俱樂部,我們更注重戰術的訓練。”在青奧會小組賽打入3球的冰島球員古德約翰鬆說。

像古德約翰鬆這樣的成長軌跡,是國外特別是歐洲足球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國,身體訓練與技戰術訓練卻往往本末倒置。由於在兒童階段並不一定都經過正規的訓練培養,身體素質和基本功參差不齊的球員,卻要在青少年隊中被套上同樣的戰術要求。

“小學學巴西,中學學德國,長大又要像西班牙那樣練,中國足球成了四不像。”今年在成都召開的國際青少年足球發展研討會上,克羅地亞足協技術主任喬薩科認為,中國所有青少年國字號隊伍和區域球隊,基本戰術打法要一致。“所有青少年國字號隊伍、區域球隊和職業俱樂部都要遵循統一的訓練理念,這是后續工作的根基。”

“草根”“職業”的對接 難以順利

現代足球的誕生地英格蘭,社區業余俱樂部被認為是青少年從“草根“到“職業”的“孵化地”。3歲半的孩子就可以進入這些俱樂部,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中的佼佼者可以到包括英超俱樂部在內的92家職業俱樂部下設的足球學院深造。擁有自己的“足球學院”,是俱樂部能否邁進職業聯賽的“剛性門檻”。

而在中國,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在如今中國足球各方面都處在低谷的大環境下,讓孩子、特別是女孩今后以足球謀生,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家長的顧慮,使得很多頗具天賦的小球員,在升學階段的抉擇中,被埋沒在升學考試的“過獨木橋”中。

“校園足球越往高年級走,開展越不好。”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學生運動會上,曾率領上海隊打過去年全運會U18女足比賽的曹楊二中領隊倪偉國認為,校園足球為職業足球輸送人才,應該是金字塔結構,基座大塔尖才能高,但是由於球員在進入高中后基本功已定型、而且還要面臨升學的壓力,導致了人才在這一階段斷檔。

記者了解到,即使是把“足球夢”堅持到了高中階段的學生,也並沒有明確的生涯規劃,大多是考慮先闖過高考,憑借“體育單招”闖過獨木橋,再選擇是一般就業,還是踢職業足球。

在北京一所職校上高二的宋陽說,他剛開始接受專業訓練時很渴望踢職業隊,但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漸漸打消了這個念頭。“我現在更想通過足球這個路徑去考大學,體育單考單招對我們的優惠還是蠻大的,”他說。

人大附中是中國目前開展青少年足球最好的中學之一,校隊教練胡建平認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很難願意在這個環境下讓孩子踢球。“中國家長過於急功近利,望子成龍。”

“體教結合”的探索 還在路上

“日本和韓國也是踏踏實實搞了30年校園足球才能騰飛,這說明中國足球也可以通過這條路搞好。”中國中學生足協主席劉彭芝說,關心推動青少年足球事業應是全社會的責任。

不僅是近鄰日、韓,就連巴西世界杯冠軍德國,也是在臥薪嘗膽開展校園足球之后重新崛起,它的成功不外乎“尊重規律”一條原則。從2000年以來,德國青訓系統投資達到約7億歐元,目前有全國380所訓練基地及28所精英學校,職業俱樂部中還有45所優秀人才中心。實現了從校園到俱樂部的對接,數以萬計的德國小球員學習之余,能夠在綠茵場上奔跑,學習與訓練有了合理的配置,才有了世界杯上的“水到渠成”。

“給中國青少年足球一點時間。”這是在全國學生運動會和青奧會上,不少校長、教練的共識。當下中國足球“體教結合”的進程仍在摸索階段,面臨的制約因素既有場地設施缺乏等“硬件”,也有學校不夠重視,家長對子女出路的擔憂等“軟件”問題。

體育和教育部門要讓校園足球迎來春天,關鍵還在政策的細致與落實。從今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加大了本級公益金對青少年足球的資金投入,從過去的每年4000萬元增加到5600萬元,將在3年內把足球定點學校從現在的5000多所增加到2萬所,並聘請國外高水平青訓教練,打造連接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的紐帶和橋梁。

“集中各方面資源打基礎,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的校園足球教練,推廣足球訓練、競賽模式,讓更多孩子參與這項運動。”中國足協副主席、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不久前談到了對中國校園足球的設想,就是讓學校成為足球人才的“蓄水池”。

“體教結合非常重要,教育與體育主管部門共同來做好這個50年大計。球員出路更寬闊了,競爭就會趨於良性,從而提升整體水平。中國足球將來應該像足球發達國家一樣,大學出球員,球員同時也是大學生,這才能真正做到體教結合,”來自四川的基層教練樊渝說。(完)

(責編:楊磊、胡雪蓉)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