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青奧會的志願者隊伍中,有十多個外籍“小青檸”,他們的參與為青奧會注入了更多世界元素。
15小時奔波滬寧間
卡裡扎勒斯和卡藍是河海大學青奧會OTA(國際奧委會官方旅行社)志願者團隊裡的兩名外籍帥小伙兒。卡裡扎勒斯來自玻利維亞,卡藍來自阿富汗,都就讀於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作為隨車志願者,他們主要負責把客人從上海接上,再隨車送到青奧村等地點。
“能為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服務,還能見到本國的運動員,特別開心。”卡裡扎勒斯說,8月12日上午,有墨西哥代表團抵達,由於會說西班牙語,他被派為臨場翻譯。“中午近1點從浦東機場出發,把墨西哥代表團送達青奧村已是晚上,得知玻利維亞代表團將於第二天抵達,我立刻隨車返回浦東。”浦東機場到青奧村單程要5個小時以上,連續隨車意味著連續工作15個小時以上。“雖然在車上過夜也非常辛苦,但見到同胞的那一刻,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三種語言服務青奧會
高大的身材,黝黑的皮膚,憨厚的笑容,是記者25日在田徑場見到斯瓦丹的第一印象。這個陽光小伙兒來自西非國家多哥,就讀於南京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從事運動員服務助理的工作。
“我用8個月就通過了漢語四級考試。”斯瓦丹驕傲地告訴記者,除了法語母語,他現在可以流利地講英語和漢語,還會一點點南京話呢。
“田徑運動員早上7點鐘就開始訓練,我們要在7點鐘之前上崗。”斯瓦丹說,南農到奧體的班車早晨5點半發車,進入8月以來,他的生物鐘就調整為5點起床了。“雖然辛苦,但是能為各國運動員服務,我會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那種感覺很棒!”
特色腕帶贈送南京友人
沙木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大二學生,來自孟加拉國,也是青奧會的IOC(國際奧委會)助理。
他是南航6名留學生青奧志願者中唯一一名非語言類志願者。“非語言類的崗位很少用到英語交流,迫使我不得不用漢語主動與大家溝通,提高漢語水平的同時,我也認識了更多的朋友。”沙木說,“青奧會讓我認識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人,我想他們會是我一生的朋友。”
“這個暑假我不能回家,但是我托一些回國的朋友,幫我帶一些孟加拉腕帶,回來送給南京的朋友。”沙木說,在孟加拉國,女孩子有佩戴腕帶的習慣,“腕帶意寓‘羈絆’,送給朋友就是‘有人想念你’的意思。每一條腕帶的樣式都是唯一的。我要以此送給我的朋友們最誠摯的祝福。” (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