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國際奧委會變革勇氣來自哪裡(體壇觀瀾)

薛 原

2014年11月21日0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際奧委會變革勇氣來自哪裡(體壇觀瀾)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推出的“改革40條”,似乎並未在體育界內外引起太大震動。在大眾看來,奧運會仍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體育盛典,正處在誕生100多年來的最好時期。如日中天之際,改革的動力和目標究竟為何?

  其實,並非巴赫居安思危的意識特別強烈。國際奧委會當前面臨的挑戰,雖然不如以往所遇到的危機那樣明顯,但同樣不容小覷。對奧運會這樣體量龐大的事物而言,如果危機已到面前再去調整,轉身的余地大概就沒有多少了。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曾遭遇不少危機。上世紀,美國和蘇聯分別為首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那時,國際奧委會的運營也很不樂觀。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成為一個拐點,在時任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奧組委主席尤伯羅斯的大力革新下,洛杉磯奧運會實現了盈利,改變了奧運會淪為巨大“財務黑洞”的狀況。自此以后,國際奧委會開啟了商業化的大潮,接納職業選手進入奧運會,進入空前繁盛時期。

  而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賄選丑聞,則讓國際奧委會再一次深陷非議。如果說洛杉磯奧運會時面對的挑戰更多來自外部,鹽湖城遇到的麻煩,則是“家大業大”之后的內部矛盾凸顯。某種程度上看,巴赫開啟的改革,其針對的問題至少可以追溯至鹽湖城時期。

  降低申辦門檻,吸引青少年關注,與時代的流行色合拍,更親民、更透明,巴赫推行的“改革40條”,看起來並非翻天覆地,但如果循此思路勾畫未來奧運會的輪廓,約莫能感覺到一種全新的模式。這種模式,對於探索大賽的未來發展之路,有著積極啟示。

  其實,放眼國際體壇,大賽求新求變的呼聲已相當強烈。普拉蒂尼主導歐洲杯由全歐洲主辦,今年的仁川亞運會上,亞運向何處去的疑問和求索也擺上台面。諸多大賽不約而同地選擇變革,更像是被一種結構性的推動力所驅使。過往的模式曾取得過輝煌,但是否可以不斷復制、是否可以永續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內生性問題浮出水面。對奧運會而言,發展到今天,龐大的體量固然令人嘆為觀止,但也令有意接棒者心生躊躇。如何找到一種新的平衡,更多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正如巴赫所言,“堅持奧林匹克運動的獨特性,努力在社會中提升體育事業的分量。”這種理念導向並不炫目,但結合奧運會面臨的或隱或顯的問題,卻有意味深長的感覺。

  眼光回到國內,以奧運為模板復制的全運會,近年來變革的呼聲同樣強烈。如果不接地氣,難聚人氣,大賽的社會價值將越發稀薄。變革的勇氣來自哪裡?來自對發展時勢的敏銳判斷,來自對體育屬性的准確把握。這能否推動大賽舉辦的理念和模式進入一個新的潮流,值得觀察,更值得期待。

(責編:林露、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