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瘦小的身軀,因為對圍棋的朝聖而威嚴高大。他的心情是簡單的,那是對職業的敬畏和對自然與靈魂的景仰。吳清源曾說:“100歲之后我也要下棋。200歲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他走過的一個世紀,正是踐行著自己簡單的諾言,超越國界、超越世俗,做一名來自宇宙的棋士。
一代宗師、圍棋泰斗吳清源先生,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凌晨1點11分,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的醫院去世,享年100歲。吳清源先生的助理牛力力回憶了老先生離去的一些細節:“昨天我去殯儀館看了吳老,他是30日的凌晨走的,非常安詳,白天什麼事情都沒有,晚上就在睡夢去世了。冥冥之中吳老師真是個神,他說活到100歲就活到100歲,隱退的時候就在說這個話。他不說要長壽,也沒有說過要活到100歲前后幾歲。恰好就活到100歲,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
學生
芮乃偉:他對棋是一種修行
上世紀90年代初,離開中國棋院的芮乃偉曾經客居日本,后來成為吳清源先生的弟子。在1991年到1996年間,芮乃偉幾乎一周一次或兩次到吳先生家中擺棋,時間從下午2點到5點,有時到6點,“每次見到我,他都很高興。”芮乃偉說,“其實吳老師是非常累的。”
回想這段往事,芮乃偉心中仍帶著愧意,她說:“每次從吳老師的家出來,大多數時間我都不再想棋的事情,但吳老師總會想,因為我之后再去他家時,吳老師會對我說,這次的棋形你肯定會滿意的。”
芮乃偉又說:“我自己在圍棋方面很多地方的境界都處於很低的階段,可以說是吳老師在大局觀、在對棋的整體理解上硬生生地把我拽到了一個高度吧。雖然我現在也很低,但是如果不是吳老師,我可能在更低的地方徘徊。”
芮乃偉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幾次哽咽,說不出話來。“我首先要謝謝吳老師,沒有他,我根本就不會成為一名職業棋手。”芮乃偉說,“在棋藝、很多方面我都永遠不及吳老師,但我會一直努力傳承吳老師對於圍棋的熱愛。”
芮乃偉回憶說,她最近一次見到吳老師是在今年夏天,是吳清源的百歲生日宴。“當時吳老師坐在輪椅上,我們唱著生日歌,吃了生日蛋糕,有一個朋友專門刻了一個印章,因為吳老師當時已經不簽字了,所以他接到印章時,非常開心……”
芮乃偉表示,吳老師在晚年的時候,在棋上花費的時間比自己還要多,並且已經達到了人棋合一的境界。“最近十幾年他肯定不可能在棋盤前的時間很久,但是我跟他的那段時間,常聽師母說他每天擺棋的時間還在6小時。像我們這些普通人,再怎麼說我愛棋,如果看不到比賽的機會在前面根本不可能。”芮乃偉說,“而吳老師實際上已經隱退了,對他來說沒有比賽在等著他。那他真正和棋是融為一體的,但並不是要贏棋或者怎麼樣。棋就是他生活或者說修行的一部分吧。”
芮乃偉最后對北青報記者說:“吳老師一直有顆自由的心,他永遠在創新,在棋盤上更自由地馳騁,他希望大家更加開闊,每個人更自由在棋盤上表達。吳老師對於圍棋的理解,不管年紀有多大,從來都沒有僵化過。”
過客
俞斌:一面之緣影響至深
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與吳清源雖然隻有一面之緣,但就是在18年前的短短兩個小時內,后者卻影響他至深。俞斌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雖然我與吳老師待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但他對於圍棋的思考方法與對圍棋的態度,深深地影響到我。”
俞斌回憶稱,那是1996年的事情,當時他到日本吳老的家中擺棋,同行者有四五人,擺棋時間也不長,僅為兩個小時左右。“我不像芮乃偉,有幾年時間是天天去吳老師那裡學習,我只是有一次機會去了吳老師那裡,參加一個小型的研究會。但我從與他擺棋過程中,感覺這位當時80多歲的老人,肯定是每天都在擺棋。當時他已經不參加比賽了,但仍然對圍棋那麼崇敬,試圖將所有圍棋定性的東西重新定義,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俞斌也曾經讀過吳清源撰寫的大量書籍,也觀看過吳老有關圍棋理論的錄像帶,但這些都比不了那次一面之緣來得真切與感受深刻。“在吳老師那裡,你能感受到他對於圍棋技藝的追求與對圍棋的崇敬。就是他不參加比賽了,他仍然在探討圍棋技藝應該是什麼、圍棋到底是什麼。”俞斌說。文/本報記者 宋翔
華以剛:一口京腔兒的老北京
作為中國棋院的元老之一,華以剛在昨日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憶他與吳清源的交往故事時,著重提到了一件令他感到大吃一驚的事情:那是在1985年,當時華以剛的身份是中國圍棋隊領隊,有次吳清源來中國訪問,華以剛負責接待。“我當時管隊員,他是圍棋界泰斗,自然是要向吳老師去請教一些問題,有個問題問完后,得到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華以剛說。
華以剛當時向吳清源請教如何能讓棋手更快地提高水平。一個原本普通的問題,卻得到並不普通的答案,“吳老師告訴我,很多圍棋的官子平常就要算,並且要背出來。要是都在比賽當中算,那哪來得及啊。”華以剛說,“下到我們這個階段水平的棋手,很多時候官子都在腦子裡了,不用算了,但他還強調要算。從中可以看出,吳老師下棋背后是下了很多苦工夫的。人們都說,吳老師是很大天才,但所謂的天才,背后必定付出了巨大努力,沒有不努力的天才。”
華以剛還回憶了一件至今令他印象深刻的小事。吳清源雖然在日本待的時間很長,但他說話一口京腔兒,還非常了解中國的事情。華以剛舉了個例子,“你知道豆芽菜的雅稱是什麼嗎?吳老有次對我說,叫掐菜,是吃這種菜要掐頭去尾。能說出這樣的話,顯示出他的北京話有檔次。”
生活
相伴一生的愛情
1941年,吳清源的母親和妹妹們都回國了,27歲的吳清源急需人照顧。“日本圍棋界之母”——喜多文子六段打聽到朋友遠親家中有一個賢淑、美麗的適齡女孩,名叫中原和子,吳清源還沒看人就同意了。他說,這個名字讓他想起了中國故鄉。而當文子到中原家為吳清源提親時,和子的父親當即同意了,他早就知道吳清源人品好、棋下得好,和子則相信父親的眼光。
結婚之初,日本棋院大倉先生對和子說:“現在將我們的寶貝交給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和子夫人爽快地答應了一聲,這一照顧,就是整整70年。
這段跨世紀的婚姻,讓出生殷實之家的和子開始了漫長的清苦生活,還使她一度失去日本國籍。但這些飄零與淒苦,和子非但沒有怨言,反倒全心照顧身體羸弱的吳清源。吳清源的長壽正是和子夫人悉心照顧的結果,也讓吳清源成為職業棋手中最長壽的一位。
2012年12月,相濡以沫70年的和子夫人在吳清源的無限眷念中先行離去了,這一打擊令98歲的吳清源十分痛苦。原本二老住在遠離市區的養老院中,夫人走了,隻剩下寂寥一人。徒弟前來看望,吳老都表現出戀戀不舍,當客人坐一會兒,怕打擾他老人家休息,提出要離開時,吳清源大師並不挽留,也不說話,只是用那種依依不舍、孤獨的眼神看著大家。
吳先生和和子夫人的三個子女都沒有成為職業棋手。吳清源理解孩子們,他說:下棋需要天分,如果沒有天分,孩子們痛苦,自己也會於心不忍。
聲音
王汝南:
吳清源對圍棋的執著最可貴
王汝南昨日正在安徽黃山觀摩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決賽。當天上午,比賽主辦方還在賽場為吳老的去世舉行了默哀儀式。
王汝南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吳老去世的消息是早晨才聽說的,非常沉痛。“畢竟(他)不僅是中國圍棋界而且是世界圍棋界最年長的,而且是最聲名顯赫的泰斗級人物。大家本來希望他繼續長壽,剛剛在北京舉行了祝賀他百歲的活動。”
王汝南獲悉,吳老辭世的時候很安詳。他說:“欣慰的一點是,在半夜裡很平靜地走了,走完自己的一生,這是大家覺得欣慰的事情。”
王汝南還說,吳清源最突出、最可貴的是對圍棋的執著追求。“他最可貴的是對圍棋的這種執著,他經歷的時代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都能保持對圍棋的鑽研,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這種精神不是我們一般搞競賽的棋手所能夠完成和擔負的。現在年輕的棋手搞競賽的就是要拿冠軍,他的內涵和吳老先生追求的圍棋發展的概念不同。”
王汝南表示,吳老說的六合之棋、21世紀圍棋體現的是一種積極創新的精神。“我們贊賞他的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追求如果能夠學到,再用年輕人的方式去實現和完成,那就是最好的傳承。”文/新華社記者 王鏡宇
日本媒體
盛贊吳清源是圍棋之神
圍棋大師吳清源去世后,昨天日本各界媒體,無論影響力大小,無論專業還是非專業的,也無論政治傾向偏左或右,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以及悼念這位偉大的圍棋宗師,足見吳清源在日本圍棋界乃至文化領域內擁有的重要地位、極其重大影響力。
《朝日新聞》:這位昭和圍棋界的巨匠活躍在跌宕起伏的時代,對圍棋的摯愛燃燒至生命的終點。
《讀賣新聞》:其上世紀30年代自創的“新布局”引領圍棋界潮流,掀起一場“棋壇革命”,為現代圍棋的發展奠定基礎。
《每日新聞》:吳清源是“昭和最強棋手”,“新布局”以前所未見的開局方式打破傳統,為圍棋界“留下了偉大的足跡”。
《產經新聞》:吳清源對中日圍棋界帶來很大影響,其華美的棋風俘獲大量粉絲。共同社更是盛贊他是圍棋之神。
而日本放送協會(NHK)則是為吳清源留下了如下的評語:吳先生對於圍棋真理的探求學習在臨近百歲之時也未曾斷絕過。在探求圍棋真理的同時,他還一直祈望世界和平。今年6月,在百歲誕辰的慶祝會上,吳先生還留下了“希望通過圍棋,日中的友好關系能進一步加深”這樣的寄語。
日本棋院前理事長大竹英雄:吳先生對局時仿佛帶有光環,如神一般。我幾年前見到他時,他對我說:“大竹,200。”意思可能是他要教會我們真正的圍棋得活到200歲。吳先生一直呼吁通過圍棋實現世界和平。我們要繼承這一志向。
吳清源為棋而生
1914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他因小時候患病無法從事劇烈運動,遂於7歲時開始學習圍棋,潛心研習其父赴日留學時帶回國的日本棋譜。
1923年,隨父北上,在北京和顧水如等當時全國頂尖棋手切磋棋藝,后在顧水如引薦下,和段祺瑞對戰,事后獲其贊助學費。
1928年,東渡日本,當時年方14歲,第二年被日本棋院授予三段資格。
1933年,和日本棋手木谷實創造出新布局打法,引發一場圍棋革命。不久,兩人合著的《新布局法》一書出版,風靡一時。
1939年至1956年間,吳清源在十番棋對局中擊敗橋本宇太郎、?田榮男等全日本頂尖的7位超級棋手,被稱為“昭和棋聖”。他以“95盤擂台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吳清源時代”。
1961年,吳清源不幸遭遇車禍,漸漸淡出一線比賽。
1984年退役后,吳清源仍刻苦鑽研,先后出版《21世紀圍棋》等著作。年逾90歲后,他還在圍棋雜志上發表戰局解說文章,對圍棋的激情從未衰減。晚年,他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功利性,改為提倡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
2009年,吳清源入選圍棋殿堂(類似名人堂),但是他認為自己還在修行,辭退。
2012年,在日本《圍棋周刊》評選的“受歡迎、受尊敬棋手排行榜”中,吳清源名列第一。
2014年6月,在百歲生日宴上,精神矍鑠的吳清源說,期待中日通過圍棋進一步加深友好關系。11月30日凌晨,其身體狀況突然惡化,不幸離世。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