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6日,吳清源(左)在上海與小棋手見面。
1987年1月11日,吳清源(右)與聶衛平在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懇談會上合影。
2004年9月24日,吳清源(左)在昆明國際機場與弟子芮乃偉交談。
新華社發
當地時間11月30日凌晨1時11分,圍棋泰斗吳清源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與世長辭,享年100歲。從“圍棋神童”到“昭和棋聖”,吳清源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無冕王位,青年時與人合創“新布局”開啟一個時代,晚年時倡導“六合之棋”指向圍棋的未來。對於棋界,吳清源是超越棋藝、超越國界的探路者與奠基人,他對圍棋事業的革命性貢獻,無愧於“一代宗師”的美譽。
傳奇的一生
吳清源的一生,“傳奇”是永恆的注腳。百載歲月走過的,是一部跌宕起伏且不可復制的圍棋史詩。
1914年6月12日,吳清源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幼時跟隨父親學棋入門,即顯露出過人的天賦,對棋譜過目不忘,“圍棋神童”之名不脛而走。11歲時,吳清源出入段祺瑞府邸以及來今雨軒棋席,與頂級棋手對弈已不相上下。1928年,年僅14歲的吳清源東渡日本,投入圍棋名宿瀨越憲作的門下,翌年跳級升至職業三段。
最令吳清源名震天下的,當屬殘酷的“升降十番棋”。1939年10月,為決出誰是棋界第一人,吳清源與木谷實對戰著名的“鐮倉十番棋”,至1941年,吳清源以六勝四負笑到最后。從此,一個空前絕后的“吳清源時代”開啟。而后20余年,吳清源憑借一己之力,在十番棋擂台上擊敗了日本最頂尖的7位超級棋士,令橋本宇太郎、?田榮男等對手全部降級。直至后來無人可敵,“升降十番棋”不得不結束。這場“懸崖上的白刃格斗”,將吳清源驚人的才華與意志,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比於所向披靡的棋戰成績,真正奠定吳清源在棋壇地位的,是他與人合創的“新布局”思想。當時日本圍棋有諸多對於棋道的見解與定論,被棋手們視為鐵律。吳清源在19歲時,就敢於突破戒規,“新布局”革除許多平庸的定式下法。此舉不隻在日本棋界掀起一場革命,更奠定了現代圍棋的基礎。物理學家楊振寧評價說,吳清源在圍棋界的地位比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高。
吳清源一生3次改變國籍,並最終加入日本籍,但始終被日本棋界視為“中國人”。1961年,他不幸遭遇車禍,留下嚴重的后遺症,此后棋力大減,逐漸淡出一線比賽。自1984年正式宣告隱退后,古稀之年的吳清源潛心鑽研“六合之棋”,將余生精力投身於圍棋的國際化。他的門下,林海峰、王立誠、芮乃偉等弟子已成棋界肱股。
卓越的貢獻
吳清源辭世的消息傳來,中國圍棋界一片悲戚悸動。僅僅7天之前,吳清源的百歲壽辰慶祝會才在北京舉辦,中國圍棋協會授予其“圍棋發展杰出貢獻獎”,不曾想這一幕竟成永訣。盡管吳先生長居日本,但對中國圍棋的發展與中日圍棋的交流,始終不遺余力。他的存在,如同一個閃光的精神符號,被幾代圍棋人奉為偶像與榜樣。
“新中國成立后,中、日兩國的圍棋水平差距很大,陳毅元帥曾鼓勵我們,吳清源能做到的事情,你們也一定能做到。在追趕日本圍棋的日子裡,吳清源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改革開放后,每有中國棋手到日本訪問時,吳先生總會把他們請到家裡親自輔導,從棋藝到生活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在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看來,中國圍棋如今的整體崛起,也得益於昔日吳清源的貢獻。
吳清源的勤奮與專注,在棋界甚為罕見。如果以棋藝成就論,他早該頤養天年,但他退役30年來,從未間斷對圍棋的研究,除自己每天夜以繼日打譜擺棋,還定期舉辦研究會。吳清源的助手牛力力曾在文章中回憶,吳老師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時時刻刻比別人更用功。“研究會實際上就是他為大家復盤,一盤接一盤,他不停地講下去。由於吳老師視力不好,他常常會把身體趴在棋盤上,三五個小時滴水未進。”
當今棋界,承蒙吳先生教誨、指點的棋手有很多。在他們眼中,吳清源是圍棋的“仙人”和生活的“哲人”,更是一個溫厚長者,對后輩總給予最無私的提攜。“棋聖”聶衛平說:“吳老師在棋上的貢獻,怎麼形容都不為過。上世紀80年代,他主動找到我說,你在圍棋上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來日本學棋,你在日本就住在我家,我們早晚也能切磋棋藝。”他的關門弟子芮乃偉更直言,“是吳老師硬生生將我拽到了一個憑我自己的力量很難達到的高度”。
而對世界圍棋的發展,吳清源同樣傾注熱情和心力。1988年第一屆應氏杯舉辦前,不少日本棋手對棋規提出異議,正是擔任總裁判長的吳清源力排眾議,讓古老的圍棋得以全面走向世界。在吳清源100歲生日會之際,他還念念不忘“希望通過圍棋運動推動世界和平”。
至高的境界
吳清源是在睡夢中離去的,走得很安詳。對於那些愛戴他的棋迷,這是最大的慰藉。武俠名家金庸曾言,古今中外最佩服兩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這不但由於他的天才,更由於他將這門以爭勝負為唯一的藝術,提高到了極高的人生境界。
凡是接觸過吳清源的人,無不被他對圍棋的純粹所震撼。當許多人沉湎於功名利祿時,吳清源始終對繁華物質世界毫不動心,對清貧簡朴生活安之若素。“他最可貴的是對圍棋的執著,在這麼長時間裡,都能保持對圍棋的鑽研,並把它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承,這種精神不是我們一般搞競賽的棋手所能完成和擔負的。現在不少年輕棋手一個念頭就是要拿冠軍,這種觀念和吳先生追求的圍棋發展概念不同。”王汝南說。
在晚年,吳清源以畢生之體悟,融匯中國古老文化,創新地提出21世紀的圍棋——六合之棋。在他看來,圍棋是一種和諧的狀態,目標不在於競技,而是中和,隻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的效率的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這種摒棄功利的理念,既落實在圍棋技藝,又體現在立身處世,吳清源一生的錘煉與修行,終究達到“人棋合一”的境界。
有棋界人士坦言,什麼時候都會有世界冠軍產生,但作為一代宗師,吳清源卻隻有一個。當年他的許多布局思路和具體招式,已經或正成為當今棋壇的流行下法,而他獨到且富有創見的圍棋智慧,還在繼續影響著圍棋的未來。或許正如電影《吳清源》中飾演吳先生一角的演員張震所言,吳先生現在隻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研究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