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正午的烈阳下,中国大学生男足的队员们围拢在一起,中间是金志扬。快70岁的人了,他的腰有点弯,队员们前倾着身子,听“金指”再说几句。去年退休以后,他来队里少了,但只要往这儿一站,依然不怒自威。
7月16日,他们踢完了本届大运会的最后一场球,1:2输给意大利队,排名第十二,确保了下届参赛资格。“周五回到北京,周一就要踢中甲联赛,所以这场球有点调整”,金志扬说。以北理工男足为班底的中国队,本届大运会完成了任务,也在排位赛中制造了不大不小的“热点新闻”——4:1击败巴西队。抛开成绩不论,让金志扬欣慰的是,他带了十年的这支队伍“一直挺正”,小伙子们踢完了比赛知道在房间里温习功课,在金志扬眼中,“这不也是咱们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干了一辈子足球,金志扬带过国家队和职业队,指挥过数不清的场次,但“最难忘的一场球”和“最爷们的事”,都发生在带“学生军”北理工的这十年。
2003年,北理工队第一次代表中国出战大运会,小组赛最后一场2:0击败乌拉圭才能出线。最后3分钟,中国队踢进了第二个球,“乌拉圭队急了,围着我们球门攻,球‘嗖嗖’地飞来飞去。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中国队世界杯出线的时候我都没这样。”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场球”。
2004年,刚动完结肠癌手术的他,未及痊愈,就带队在武汉打全国大学生联赛决赛,比赛中间突感不适去休息室换药。老伴担心,他说,“比赛还踢着呢”,坚持打完。这是他觉得“最爷们的事。”
北理工带给金志扬的难忘记忆不止这些。在喀山赢了巴西队,他挺高兴,“谁一辈子赢过巴西队?能不激动吗?”但更多的是清醒,“就是一场球,差不多(说说)得了。我们‘吃顿饺子’人家犯回晕。”顿了顿他又说:“最重要的是,今后不走这条道,没戏。”
金志扬说的“这条道”,就是校园足球。北理工十年,这是所有记忆累积起来的感悟。
说起校园足球,他就不由自主地激动:“我们在中甲是‘另类’,别人说学生队怎么踢职业联赛。是,我们也艰难。可为什么坚持?因为站得住才有人关注,才能帮助推广校园足球。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国家队精英,是为了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孩子。我们想证明,念书能踢球,踢球也能念书!”
“大家都看奥运冠军,可看到那些‘搭梯子’的孩子们了吗?他们怎么生活?以前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走不通了,足球必须回到校园。你看看日本,每次跟他们踢,没说的,死磕。但现在就是磕不过人家了。日本足球怎么搞,就是推向校园。人家有6万多有证书的教练,孩子在校园里的基本功就扎实。我们现在能有6万个孩子参加规范的训练吗?”
踢完巴西队后,朋友请金志扬在喀山的一家中餐馆吃饭。老板问:“头上缠着绷带的那个小伙子怎么样了?”金志扬说:“没事,缝了四针。”出门的时候他挺高兴,说:“你看,这就是足球。哪儿都能碰到球迷。”
“我干了一辈子足球,不论成败,至少是我喜欢的事。”
在北理工,他又一次感受到了这种“纯粹的足球”。“我们这些孩子,最多一个月就拿900块钱助学金。要说优势就一条,这些孩子们喜欢。”
足球带给金志扬几十年的风云激荡,起起伏伏,如今的快乐更像返璞归真,“我现在最愿意做普及足球的星星之火,多去中小学。”(人民网喀山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