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羽毛球

李宗伟因伤退赛 林丹第五次赢得世锦赛男单冠军

王嫣

2013年08月12日13:26    来源:新闻晚报    手机看新闻
李宗伟因伤退赛 林丹第五次赢得世锦赛男单冠军

又一次,李宗伟倒在林丹面前。这一次,他甚至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分,广州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决胜局16:20,他蹲在地上无法再起身。林丹走过球网,蹲下身子询问状况,稍后他帮忙把李宗伟抬到担架上。

颁奖仪式没有亚军李宗伟,第五次世锦赛夺冠的林丹身披五星红旗,在国歌奏响的一刻敬了军礼。

成为对手,是宿命;战胜对手,是使命;而正因有了那些惺惺相惜,对手和对决才显得伟大。

有一种坚强 是直面心酸

再虐心的电视剧,都不该有这样的剧情。 2013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李宗伟再一次挑战林丹。 21:16、13:21,决胜局15:19落后,眼看林丹又要像上届世锦赛、伦敦奥运会一样上演逆转。

接下来的一分,李宗伟挡了一个滚网,林丹无能为力,但却见李宗伟扶着膝盖蹲在了地上。世界第一慢慢走到场外,接受短暂治疗后重新上场,却明显已无法坚持。林丹靠一个运气球拿到赛点,李宗伟则又一次蹲在地上。事后他被诊断为肌肉挫伤,内侧副韧带可疑拉伤,伴少量关节积液。虽然不甚严重,但足以毁掉他的世锦赛决赛。

第二次被扶出场,李宗伟再次尝试治疗,打完比赛。可惜伤痛让他彻底无法坚持,但他还是咬牙走到网前,与林丹握手后宣布退赛。全场近万名观众齐声高呼“李宗伟李宗伟!”直到他被抬上救护车,还有上百名球迷在这个湿热的夏夜呼喊着他的名字,久久不愿退去。

这难免不让人想起去年夏天的伦敦奥运会,李宗伟想来最心酸的记忆。“虽然很多人说我输了一枚金牌,但是却赢了全世界的心。不过,金牌始终只有一枚,心里难免难过。”颁奖仪式上,听着中国国歌,而不是大马国歌,李宗伟止不住流泪。但他对自己说,有些情况,即使心酸,也要去面对。

2013年世锦赛,林丹的排名早已不够资格入围,但世界羽联给了他外卡。李宗伟公开表示不满,他说他不是贪恋这一枚金牌,他是气愤不公平。结果,他跟林丹又一次会师决赛,他又一次输给林丹。有人评价李宗伟,打别人胜券在握,但面对林丹关键时刻球风偏软。但性格温和的他,却平静地说:“其实每次输球我都很踏实,我知道我输在哪里。”其实,明知道心酸的结果,仍要去面对去挑战,这何尝不是一种坚强?

有一种职业 叫全力以赴

拿到国际羽联的外卡,林丹说,他也有点意外。但在他的信念里,有机会,便全力以赴去争取,就叫做职业。

而参赛资格到手,也不是 “我来了,我走过场,我得胜”这么简单,半决赛对“接班人”谌龙,决赛对李宗伟,对手都是世界一流水平。而林丹将自己提升到世界超一流水平,只有两个月。 “大家开始都怀疑,甚至一度觉得我会慢慢被淘汰掉,这本身就是体育的常识。但我既然来了,就要全力以赴,不要只打个过场,来打酱油。 ”于是我们看到,只是第二轮,局面已完全占优的情况下,林丹依然做出鱼跃救球的动作。

就像他对阵李宗伟,赢了26次了,连记者都不免调侃:“你都拿了这么多世界冠军了,就不能让一个给李宗伟吗?”但林丹笑道:“我也希望李宗伟能拿个世界冠军,但比赛就是比赛,就应该全力以赴地投入。金牌并不重要,比赛的态度才最重要。 ”

一句“全力以赴”,让31岁的林丹顶着女单、混双相继失利的压力,令中国羽毛球队避免了 “1995年以来最差的战绩”。不过林丹说,他不是教练,他没想这么多,“我不敢保证自己上场就拿冠军,我只想打出自己的态度,让观众感觉花这个钱来看决赛是满足的。李宗伟和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已经30岁了,一年之后回来,和伦敦的决赛一样,这场比赛没有胜负,我们都证明了对羽毛球的热爱。 ”

有一种朋友 会一生一世

谈到林丹李宗伟曾笑言“又爱又恨”,但林丹却说,他对李宗伟“只有爱没有恨”。

就像昨晚,当李宗伟蹲在地上,全场球迷都在呼唤着他的名字,希望他能站起来。甚至在这之前,整场男单对决,为李宗伟加油的声音还盖过了林丹的。要知道,昨天的比赛,林丹才是占据主场,他还是广州女婿呢。但林丹毫不介意,他依然说:“广州球迷挺可爱的。 ”

面对李宗伟的悲情,林丹说:“毫无疑问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有时候需要运气,不是说你付出很多就一定会拿金牌的。 ”谈到自己,林丹依然无法避开李宗伟,“没有他,我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

从这个角度说,林丹是应该感谢李宗伟的,没有李宗伟的执着,就没有他的升华。但是,李宗伟的悲情谢幕,也不是忽略林丹的伟大。林丹李宗伟,职业生涯恐怕难有几次这般的巅峰对决了。曾经,林丹说:“我们每周都会见面,见他的次数比见我老婆还多。从出道开始,我跟宗伟打了近10年的球,彼此间互相熟悉,甚至有些‘审美疲劳’。”但现在,他每每说到李宗伟,都是“珍惜”,“职业生涯越来越有限,虽然比赛很累,但我会格外珍惜,打一次少一次。 ”

林丹在自传中也写道:“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交手已经超出了胜负本身,反而更享受每一个球的过程。职业生涯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做了这么多年对手后,难道就不能做一辈子的朋友吗? ”

(责编:实习生 陈蔚、张帆)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