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国冰壶男队以6比10负于加拿大队,无缘决赛。中国队员刘锐(上)在比赛中。新华社发
本报特派记者龚洁芸
冰壶和冰球,冬奥会赛场上仅有的两个集体项目。一个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智慧和冷静,是这项运动的关键词;速度和激情,无所不在的尖叫声,则构成了冰球这项“最热”的运动。
一动一静,一冷一热,冰壶和冰球,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待遇。
冰壶:热点总在场外
如果不是挪威男队的 “花裤子”,索契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很难会给人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这项以儒雅著称的比赛,总是在静谧的环境中举行,更适合“发人深思”,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冰壶比赛所在的 “冰立方中心”,是奥林匹克公园中最“迷你”的一个场馆,整个场馆的观众坐席只有3000个。这也是唯一一个在场内没有新闻中心的场馆,临时搭建的记者工作间被安排在赛场外的空地上。即便是混合采访区,也被安排在场馆外的一个大棚里。据场馆媒体主任告知,这个“冰立方”,将在冬奥会后被拆除。
“经济型”的设置,也是冬奥会组委会对项目受关注程度进行预估之后做出的决定。事实上,冰壶场馆内仅有的四排记者席,总是稀稀拉拉,半决赛之前观众座位的上座率,也只在七成左右。其中大多数,还是各个代表团里的队友和官员。
各国媒体对于冰壶的关注,也并不热烈。翻遍国内外媒体对于冰壶的报道,除了“花裤子”的挪威队,最多的笔墨,给了德国那个亿万富翁的“大叔运动员”的传奇故事。
冰球:绝对票房冠军
冬奥会的冰球有多火?看看这几组数据就可以了:冰球是所有比赛中唯一一个拥有两座场馆的项目:博尔晓冰宫和沙伊巴竞技场,总共能容纳19000名观众。开赛至今,就算是女子冰球比赛,也都场场爆满,奥林匹克公园外,还有苦苦等待退票的观众;冰球还是“门票高需求项目”,记者需要去专门的办公室提前“等票”,才能有机会进入现场观看比赛。
也难怪俄罗斯人对冰球有这样的热情。俄罗斯一向是冰球强国,而冬奥会,又齐聚了包括加拿大、美国等世界上最强劲的12支冰球队。小组赛俄罗斯对美国队这一场“火星撞地球”的比赛,甚至吸引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一批政要亲自到场观战,就连奥巴马也给获胜的美国队专门发来贺电。记者为了等到这张票,足足排队等待了5个小时。那一晚凌晨的奥林匹克公园里,还破天荒地上演了“散场大堵车”的奇遇记。
反差:大众小众之别
冰球在西方国家中具有绝对的 “统治地位”。在美国,NHL(北美冰球联盟)的收视率超过NBA一倍,这也决定了冰球在冬奥会的受欢迎程度。
冰壶虽然是集体项目,却依旧属于少数人的运动。在加拿大等国家,冰壶因为“老少皆宜”,而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游戏。来参加冬奥会的绝大多数选手,都是“兼职”的。参与人数不少,气氛不够热烈,规则众多,冰壶始终不是体育迷喜闻乐见的大众项目。
中国观众认识冰壶,起源于4年前的温哥华冬奥会和这之前的冰壶世锦赛。4年来,冰壶项目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小众”身份,懂得欣赏的观众仍在少数,加上没有新人涌现,才有了这次索契冬奥会上老面孔征战的尴尬。
和中国队有着同样尴尬状况的,还有韩国冰壶队。韩国冰壶的女选手们没有固定场地训练,住最便宜的快捷旅店,甚至不能和其他队伍一起在国家训练中心就餐。韩国国家体育训练中心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冰壶运动关注度低,没必要在她们身上浪费资源”。
想要成为“大众情人”,冰壶运动要走的路还很长。 (本报索契2月20日专电)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