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燕山快笔
青奥会后,南京部分街头青奥设施出现了被弃置或残破的现象。连原本呆萌的吉祥物砳砳(音“勒”),也因长期无人修剪,变成了“毛猴子”。
这已不是媒体第一次报道青奥设施欠维护了。陆陆续续的媒体曝光,依旧没能挽救吉祥物砳砳沦为“毛猴子”的命运。原因何在?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运动式思维在作怪。
盛会前,轰轰烈烈建设施;盛会中,众志成城保设施;盛会后,两手一摊不管事。这样怎么行呢?花了大笔财政修建的青奥设施,不仅是诠释地方形象的名片,同时也是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岂能人为制造一个“有效期”?所谓“正梳理青奥遗产”也好,“施工单位疏于管理”也罢,不过是推诿搪塞的借口。更讽刺的是,面对质疑,南京城建集团表示“三天内将绿雕拆完”。拜托,有利益就大修大建,没甜头了就甩手不干,如此运动思维是不是该歇了?
(责编:欧兴荣、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