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杨磊) 《意见》中提出: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但是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又会引起安全、管理、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林显鹏提出了三点看法,他认为学校运动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完全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林显鹏说:“近几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我国体育场地有60%以上是在学校里面,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也是世界的惯例,在主要发达国家,像日本、德国、美国都是这么做的,当然中国和外国情况不同,但是中国校园校园向社会开放我个人有三点思路。第一、学校的理念应该转变。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不仅学生是培养对象,每一个公民也应该是学校育人的对象。如果育人的话,那德智体全面发展,也包括体育,这应该是我们一个学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校长们应该打开这样的思路。”
“第二,未来的学校建设,可以尽量把体育场馆和校区适当隔离,这样对外开放的时候,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环境。”
“第三,各个学校一定要贯彻教育部的要求,中小学放学之后不要让孩子继续补课。孩子放学之后,就可以把这些场地开放出来给社区,这是可以做到的。但同时国家应该适当地出台一些标准,比如一个学校,开放的内容是什么,时间要有多久。我觉得国家完全可以拿出一些经费,来贴补学校场地使用的损失,我们国家现在完全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公民病了,国家可以拿一年上万亿做医疗保险,为什么不能再拿出五千万交给学校,把场地建好,把社区体育设施建好,让大家都有运动的空间。这样一来,大家就可以在看病上少花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