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人民日報

  

體壇觀瀾:CBA抽簽選裁判的表與裡

薛  原

2014年01月24日08:03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公平競賽是聯賽的核心。賽場上出現的亂象,相當一部分都與這方面的爭議有關。若要從根源上淨化賽場風氣,還需要用全局眼光打量聯賽的運行體系

CBA常規賽最后幾輪,首次採用了抽簽的形式來決定臨場裁判員名單。每周3輪比賽,所有具備資格的裁判號碼寫在乒乓上,放在簽箱裡隨機抽取決定。這種做法,規避了人為選派裁判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雖然也有可能增加差旅成本,但從公開透明的角度而言,無疑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以往選派裁判,由聯賽辦公室決定。採用抽簽的辦法,基本可以杜絕在這個環節出現漏洞。但也有人擔心,這只是解決了其中一個環節的問題。如何防止俱樂部對裁判搞“小動作”,仍然需要從制度上予以保障。所以,應當加大對違規裁判的處罰力度,起到讓裁判不敢腐的震懾作用。

公平競賽是聯賽的核心。賽場上出現的亂象,相當一部分都與這方面的爭議有關。如何解決公平競賽的問題,盡可能擠壓其中的尋租空間,對害群之馬課以重罰都是對策。但如何從根源上淨化賽場風氣,還需要用全局眼光打量聯賽的運行體系。

所有參與聯賽的俱樂部既是競爭者,又是合作者。競爭是表象,賽場上越是激烈的競爭越能吸引觀眾,贏得市場﹔合作是本質,因為任何破壞公平競賽原則的行為,也許可以得一時之利,但從長遠來看,會讓聯賽整體失去公信力,“打跑”觀眾。如果聯賽真到了門前冷落車馬稀的一天,結果就是覆巢之下無完卵,所有參與者都是輸家。

這樣的道理並不復雜,但為何聯賽在解決公平競賽的問題上煞費苦心,依然有防不勝防之感?為何有的俱樂部存在“花錢買個公平”的無奈心態?俱樂部本該是聯賽的主體,他們為參與競爭投入巨資,為長遠發展建立起自己的青訓梯隊,但在聯賽中的“歸屬感”卻總覺得不夠。怎樣才能讓俱樂部感受到這是“我們的聯賽”,不去一時一場之利,用不正當手段損害對方的利益,這是讓聯賽真正符合“職業”二字的重要標尺。讓俱樂部有足夠的話語權和參與感,也是管辦分離的核心理念之一。

前段時間,籃協表態將加快管辦分離的步伐,同時又表示擁有一票否決權,未料到引發爭議。其實,一票否決並非CBA獨創,英超聯賽中,英足總同樣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擁有一票否決權。但對於中國的籃球改革來說,眼下要努力的方向,是從市場規則出發,建立起俱樂部和籃協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在此基礎上再去明確彼此權益和職責,為改革找到一條合理路徑,也是避免眼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局面的治本之策。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4日 15 版)

聯系本文記者

薛原
[留言][博客][微博]
(責編:張帆、胡雪蓉)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