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球踢是劉健的最大願望。
4月8日,劉健轉會風波理應進入撥雲見日的收官階段,但形同走過場似的答辯環節,最終變成了一場由足協出面充當和事老的調解會。
從1月2日到4月8日,劉健和恆大、青島中能以及中國足協進行了長達3個多月的拉鋸戰,這場多方角力的大戲即將落幕,留下的卻是一地雞毛。
恆大曾欲“出口轉內銷”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以來,不止劉健一人遭遇過轉會爭端。2009年,當時效力遼足的戴琳希望能以自由身轉會上海申花,但同樣遭遇了來自老東家的合同糾纏。無奈之下,戴琳在時任申花主帥賈秀全的支招下,通過轉道加盟波黑薩拉熱窩的斯拉維亞俱樂部,然后在結束短期工作合同后,最終得以自由身加盟上海申花。
戴琳出口轉內銷加盟申花一事,也反映出了目前中國足球依然充斥著不少轉會亂象。個別俱樂部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敢於不擇手段地去通過造假等方式,阻撓球員維護自身權益。不過,這一切擺不上桌面的污穢始終是無法放到陽光下,尤其作為中國足球的主管部門,中國足協更是不會允許這種家丑鬧到國際足聯。
事實上,恆大在劉健的問題上也曾有意效仿當年的戴琳,畢竟不少國內俱樂部站不住腳的無效合同是無法在國際足聯的層面上拿出手的。按照早前的計劃,恆大是希望劉健通過加盟韓國K聯賽的俱樂部后,然后在結束短期的工作合同后再行以自由身加盟恆大。不過,此事最終並未成行。
究其原因有很多版本的說法,但最重要的是劉健本人非常篤定可以通過鑒定機構証明合同真偽,從而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雖然加盟恆大四個多月來,劉健一直無緣正式比賽,但是如果其能在4月通過足協仲裁沉冤得雪,恆大還是節省了不少的時間成本。
據悉,作為仲裁機構的中國足協,也曾一度私下支招廣州恆大,希望恆大能夠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方式,讓劉健以自由身的身份加盟恆大。同時,也讓青島中能有台階而下。不過,這種說法至今沒有証實。
足協“和稀泥”信譽掃地
在劉健最后時刻加盟恆大一事上,不少俱樂部都為曾經無限接近劉健的廣州富力扼腕痛惜。據悉,當時在富力老總章彬的極力推進之下,劉健加盟一事幾乎已是板上釘釘。恰恰就在這個節骨眼,恆大殺將而出,讓富力與這名國腳擦肩而過。
然而劉健轉會風波發生后,有消息顯示富力方面自感慶幸。原來,富力在最終放棄與恆大爭搶劉健一事上,就曾擔心和預感過劉健和青島中能很可能會在工作合同上糾纏不清,而最終的事實証明富力因禍得福。雖然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后腰,但同時避免了如此之多不必要的麻煩。
真正騎虎難下的中國足協,處理此事時拖沓、不作為暴露無遺。其實,整個事件很簡單,核心就在於誰在造假?足協公布鑒定結果,一切都會真相大白。如果青島造假,結果無外乎罰分或者降級,如果劉健真簽了合同,也該受到相應的處罰。
令人費解的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不管媒體怎麼報道和追問,中國足協沒有對劉健案提供過任何的官方消息,包括日前有傳聞說合同鑒定結果為假合同,官方也沒有任何的回應。
4月8日,第二次仲裁會再次在足協舉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開庭后,恆大兩名律師拖著行李箱一臉嚴肅、急匆匆地離開,青島中能的代表們隨即離開。於濤面對媒體接二連三的問題時並未回答,僅在進電梯時說了兩字“再見”。俱樂部雙方代表離開五分鐘后,三名仲裁也走出了會議室,他們婉拒所有採訪,有仲裁面對媒體追問時反復回答說:“請問新聞辦。”
據來自恆大方面的消息顯示,足協的確沒有給出最終的結果,俱樂部也隻能等候最終結果的公布,但估計情況樂觀。而據來自足協內部的知情人士透露,最終的裁決結果很可能是,中能放手劉健,恆大不再追究續約合同簽名造假一事,同時足協不對外公布合同簽名鑒定結果。
如果真是如此,這場角力的贏家將是劉健、恆大和中能三方,而中國足協作為行業協會的公信力將徹底喪失,最終受損的還是中國足球。(梓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