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隊教練丁偉常被爭議判罰激怒
在網球、排球等項目中,“鷹眼挑戰”已被人們熟知。而在CBA新賽季類似的事情也將要發生。准確地說,這不是完全的“鷹眼挑戰”,因為它沒有那樣高端的攝像機裝置以及相關科技手段,而只是引入了“挑戰”的概念。
在前天召開的CBA聯賽委員會上確定,新賽季CBA將試行教練可以擁有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挑戰”裁判判罰的權利,在“死球”狀態下,要求裁判通過錄像回放系統就某個判罰做出回放觀看,如果“挑戰”成功,判罰失誤也會被糾正,但教練不再擁有挑戰機會﹔如果“挑戰”失敗,那麼該隊將減少一次暫停,而一旦暫停都用完,那麼教練將被判罰一次技術犯規。
不過,就如同賽場上不是每次“鷹眼挑戰”都能成功一樣,這次在CBA賽場上有關裁判觀看錄像回放的新政策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存在著疑問。
籃協:反復調研延期執行
CBA裁判問題在最近幾個賽季中被人們詬病非常多,這也成為一些爭議事件發生的“導火索”。中國籃協也公開承認目前中國籃球裁判的整體水平是和聯賽的發展速度“脫節”的。而裁判能否借助科技手段來彌補自身不足,觀看錄像回放能否成為裁判的有力助手?
裁判可以借助錄像回放,對一些判罰做出再判斷,但這是有前提的:按照CBA之前的相關規定,裁判隻有在每節最后一個球才能觀看錄像回放,用來判斷“出手的時間有沒有到時”、“兩分還是三分球”。這個規定是和國際籃聯的相關規定相符合的。
但由於此前規定中寫明是“每節最后一個球”,因而在其他時間內出現的判罰完全取決於裁判的判斷和吹罰,而往往CBA著名的爭議事件就發生在這個時間段。上賽季遼寧隊和新疆隊的季后賽,遼寧隊主帥郭士強就曾因為一個關鍵時刻的爭議判罰要求回放錄像,但因為不符合規定而被拒絕。
實際上,在郭士強的這次事件發生前,中國籃協就已經在聯賽中間初步探討過允許教練在比賽中“死球”狀態下可以挑戰一次裁判的判罰,但當時並未得到較為一致的意見。后來在季后賽開始前,中國籃協還進一步向各個球隊下發了調研問卷,而當時也有想法是在季后賽中就試行該辦法,只是由於一些客觀原因,這個措施並沒有能在季后賽使用,並“延期”到新賽季。當時中國籃協方面的解釋是,不能在賽季中途出現一些新問題就馬上在季后賽中應用新措施修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亂聯賽規則的整體性。
而在即將開始的新賽季,中國籃協在經過球隊總經理會議和聯賽委員會會議后,得到了統一的意見:實行這條新規定,但不是每次裁判判罰都可以被“挑戰”,而是有些限定條件,如三分還是二分,球出手的時間是否到時,以及到底是哪方球員將球碰出界等。
裁判吹罰壓力更大了
中國籃協在新賽季試行的這條新規定,初衷無疑是促使聯賽在吹罰上變得更公正、透明。但無形中,它也給裁判帶來另外一些壓力。某資深裁判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直言,“以前好多裁判都感覺心理壓力大,有些承受不住,現在這一搞,肯定更加承受不住了。”
這名裁判指出,允許教練在比賽中間“挑戰”判罰,出發點當然是減少爭議情況的發生次數,讓比賽尤其是關鍵時刻的判罰更公正和准確,但是它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第一,裁判的心理壓力再次加劇,這不利於他們的賽場吹罰﹔第二,錄像回放系統的硬件條件能否滿足裁判的再次判斷需求,也是一個問號。“在這方面,我們的聯賽和NBA比,差得遠。”第三,可能會使得比賽的流暢性打一些折扣,尤其是出現那種即使借助錄像回放系統,仍然無法快速、清晰判斷的情況。
這名裁判對於NBA的相關系統了解較為深入,他指出,一方面NBA攝像機位數量要多於CBA,這有利於能從多角度回放某個賽場情況,另一方面NBA裁判直接一戴上耳機,就能要求后方馬上調出哪個機位的畫面,進行情況再判斷。“可CBA有些場地連計時器都走不准,更不可能要求錄像設備那麼齊全了。”他說。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裁判也對此新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如果真的是“挑戰”裁判成功,其實作為失敗方的裁判而言,是可以理解,也是能接受的,“我們的首要原則是為了能做出正確判罰。”另外,這條新規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還得在聯賽開始后看具體效果,“無論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吹好比賽才是最關鍵的。”這名裁判對北青報記者說。
各隊教練態度不一
由於中國籃協就允許教練在比賽中“死球”狀況下有權“挑戰”裁判判罰的決議公布時間較短,部分球隊的教練對於具體環節還不完全清楚,但總體上他們持支持、肯定態度。新疆隊教練崔萬軍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我覺得這個規定是有必要,尤其是對於某個關鍵時刻的幾個判罰。”
崔萬軍在上賽季季后賽中也曾出現過對待某個爭議判罰要求裁判錄像回放,但限於籃協相關規定,他的要求並未得到滿足的事情。對此崔萬軍認為,新規出來后會使得比賽的公正性和准確性增加。
但某北方球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則表達了另外一個觀點,“我覺得沒有太大意義。”他說,“因為對於某些關鍵判罰,裁判都要看回放錄像,再確定是否准確。比如你看上賽季北京隊客場和八一隊的常規賽,大郅的絕殺最后被認定是超時,所以無效。這也是在裁判觀看錄像回放后做出的。在當時情況下,即使沒教練提出,裁判也會觀看錄像回放。”他說。文?本報記者 宋翔
對比
NBA場上裁判決定是否回放
和CBA相比,職業化程度最高的NBA,裁判可以針對更多的賽場情況,通過錄像回放系統進行再判斷。而且,由於硬件設施的有力保証,NBA在錄像回放上能做到裁判第一時間就某個判罰進行重新核對,效率很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NBA是裁判決定是否進行錄像回放,並沒有教練“挑戰”之說。
據資料顯示,NBA最初引入錄像回放系統是在2002-2003賽季,當時借用錄像回放系統判斷球員投籃時是否時間已經走完。到了2007-2008賽季,錄像回放系統使用的范圍有所擴大,裁判會借此來判斷參與球場打架的球員以及是否應該給予他們更為嚴厲的處罰。而之后的一個賽季,裁判會借用錄像回放系統對球員投出的球應算作兩分還是三分,以及是否算作“2+1”做出判斷。
此后,錄像回放系統得到了更為廣闊的應用,有時球場計時設備出現問題后,也會用錄像回放系統來進行“回表”等相關內容。總之,NBA裁判使用錄像回放系統在次數、針對情況等多方面都要比CBA多很多。
而所有這些都是在NBA先進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才能發生的。中國籃協曾經委派過裁判到NBA學習和取經。相關人士就對北青報記者說:“無論是攝像機位數量,還是畫面質量,以及及時性等方面,我們都存在著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