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11月2日電
新華社記者於力 李錚 蔡擁軍
11月2日,屬於恆大!
這個群星耀眼的中國足球豪門連續第四次獲得中超聯賽冠軍,就像20年前的大連足球,同樣群星耀眼,神態自若。
今天不屬於中國足球第一城大連!
隨著阿爾濱球員的黯然離場,大連第一次告別中超,盡管這個城市的球員仍在主宰著中超的賽場。
今天同樣不屬於中國足球!
經過20年職業化的風雨洗禮,從萬達到恆大,中超賽場風光依舊,但中國足球卻停滯不前,世界排名從職業化前的亞洲第四,跌落到如今亞洲第九。
對大連足球而言,2014年本應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20年前奪得首個甲A聯賽冠軍。沒想到20年后的大連足球竟然在為保級盡失英雄顏面,正如同中國足球在職業化20年后面臨的尷尬。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足球一直由遼寧獨霸天下,當十冠王降級的那一刻,新華社曾發出時代的感嘆:中國足球舊時代的終結!人們期待著一個具有市場色彩的職業化的中國足球新時代的到來,給中國足球帶來勃勃生機。
1994年,對中國足球而言那是一個春天,足球城大連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開啟中國足球新時代的重任。職業化的運作與管理,層出不窮的球星,國內外一流教練的到來,貨真價實的外援,特別是當俱樂部掌門人手提重金來到賽場督戰,讓人們聞到了市場經濟的味道。
在歡呼聲中,大連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冠軍,當年外援曾留下一句名言:“就是我姨媽來帶,也能拿冠軍。”直到2005年,即使在俱樂部欠薪的情況下,流淌在球員身上的足球城的血液依然支撐著他們奪得了聯賽最后一個冠軍,當時的教練福拉多在球隊奪冠之后喜極而泣。
此后,大連足球一蹶不振,長期徘徊在保級邊緣,敗象頻生。而這正源於悄悄變味了的大連職業化足球,俱樂部利用足球與政府討價還價,擴充其他產業,不增加投入,不開發足球市場,自毀梯隊,甚至靠賣球員維持生存。據不完全統計,實德先后出賣過的職業球員50多個,最嚴重的一年,幾乎走掉了堪稱國字號的整條后防線。更令人擔憂的是大連青少年足球人才體系的坍塌,曾幾何時,國青、國少幾乎被大連包辦,今天的國青、國少隊已罕見大連孩子的身影,就連市內,踢球的孩子也越來越少。
這種變味的職業化足球毀了大連足球,它同時也是20年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縮影。
最初中國足球的職業化雖然青澀,但還是給球迷帶來了新鮮感和歡樂,但隨著足球賽場上彌漫著功利主義色彩,甚至是銅臭氣,讓剛剛起步的職業化變了味道,此后派系足球、默契球甚至假賭黑充斥綠茵場,給職業化聯賽帶來了沉重的陰影。同時競賽體制不健全、俱樂部產權不清、過多依附政府、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等現象也一直困擾著20年職業聯賽。
缺乏職業精神的中國足球,雖然走過了職業化的20年,偽職業化的傾向依然明顯,就像20年后,大連足球從職業聯賽巔峰到今天跌入谷底一樣,中國足球在經過20年的職業化聯賽后,依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怪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