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國在辦公室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題:(體育年終特別報道:2014,足球夢 之四)足協青少部主任林衛國:我最希望國足好起來!
“我極少接受媒體的訪問。”初見林衛國,他的開場白讓人有些意外。身為中國足協青少部主任,林衛國一向低調,甚至很少主動去看新聞報道。他說,比起球迷和媒體,自己才是最希望中國足球好起來的人。
年度自評60分:鄭雄被冤枉對待
足協青少部的工作,主要圍繞青少年足球的各級聯賽、訓練營展開,再加上國青、國少幾支隊伍的訓練和比賽。2013年底,林衛國通過競聘上任。一年來,他大部分的工作重心是搭建中國足球的青少年體系,隻不過,國青、國少的比賽成績,更受人關注。
2014年,國青國少在亞洲賽場雙線出擊。9月,中國國少出征亞少賽,小組賽連敗日本和澳大利亞后出局。1個月后,國青血戰卡塔爾失利,無緣四強。至此,兩隊雙雙無緣世少賽和世青賽,林衛國正是這兩支隊伍的領隊。
國青輸球后,包括核心韋世豪在內的運動員淚洒賽場,畫面悲壯。“孩子們拼的多凶啊,我們10個人打他們11個,把對手兩個人耗到抽筋站不起來。”林衛國動情地說,“這支國青從組隊到打亞青賽,隻有短短半年。對手呢?卡塔爾有雇佣軍、越南主力都是阿森納足校的,他們在一起踢了整整七年。”
球隊出局后,國青主帥鄭雄成了媒體和球迷的眾矢之的,甚至成了“替罪羊”。林衛國忍不住為他叫屈:“為什麼國青被分在死亡之組?因為我們總是處於第三檔。鄭雄帶隊打進八強,下一屆比賽我們就是第二檔球隊,這是他的成績。這為中國隊沖擊下屆世青賽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究竟能給中國足協青少部整年的工作打多少分?林衛國坦白地講:“60分吧!”他說,余下的40分,與兩支國字號隊伍的成績關系並不大,主要是“一些具體工作並沒如預想的順利”。
一個領導的角度:欠缺的是整個體系
至於這些“具體的工作”究竟為何物,記者面前的林衛國娓娓道出答案。站在足協部門領導的角度,林衛國試圖構建更合理的青少年足球的架構和體系,厘清人才晉升的通道。專業性和技術性,是他一直的追求。
“我認為,足協首先是一個業務中心,我們青少部是一個業務部門,我必須了解世界青少年足球的發展和規律。”林衛國1999年進入中國足協技術部,首先接觸的就是青少年的工作。十幾年來,他在足協一直從事技術業務工作。
“青少年足球非常重要,中國足球這麼多年成績上不去,必須從這個領域突破。” 林衛國概括。
他認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的體系,可以分成普及系列(校園足球為主)、提高系列(后備人才和俱樂部預備隊)和精英系列(國少、國青)三個層次。“現在,我們這三層體系還不是很清晰,我們正在架構這個框架,形成遞進式的良性循環,這樣后備人才就不會缺乏。真正的靈魂,就是統一的技戰術訓練大綱。”
一套大綱,涵蓋了太多足球人許多年的呼吁,它包括各年齡段採用統一的技戰術打法和陣型。林衛國提到了克魯伊夫、提到了拉瑪西亞、也提到了剛剛奪得世界杯的德國。但是,林衛國擔憂,如今,中國足球還缺少好的教練員人才。
說到這裡他突然忙著解釋,自己完全沒有指責教練水平的意思:“現實的情況是,國內足球教練的知識結構還不完善,所以才有像高洪波、李明、鄭雄等教練意識到問題,自費出國深造。至今,中國連一名洲際級別的教練員都沒培養出來。”林衛國認為,任何體育項目要想出成績,頂級教練都是必需的。
“13億找不到11個”的真相:錯誤導致“必然”
關於中國足球,有個問題幾乎永恆存在:“中國有13億人口,為什麼找不出11個踢球的?”林衛國把它稱為足球界的“錢學森之問”。
回顧2014,最令這位主任欣慰的,是他做成了一件“大事”。林衛國相信,它將深遠地影響中國足球的未來。“知道為什麼國青國少總是沒人嗎?答案在年齡分段裡面。”
“地方足協和俱樂部后備隊,是中國培養年輕球員的重要場所。世少賽、世青賽兩年一屆,年齡組是17、20,我們的青運會、全運會四年一屆,年齡組是16-18,18-20,這個結果是什麼?隻有四個年齡段,還差兩個年齡段,而且大年齡段壓了小年齡段,所以國少始終就是沒人。”
林衛國的改變,是申請從2019年開始,全運會和青運會的年齡段改為U17、U20,和國際接軌,然后再過渡到單年齡段。這件事早前報過總局和地方足協,現已基本被同意。
事實上,他還請教過FIFA技術部的一個部長:U17和U20以三年為界限,但比賽是兩年一次,錯開的一年,保証了小年齡球員的參賽機會。“研究國際足聯的規則,才是業務部門的工作。”林衛國說。
無形中,林衛國把各方的利益,綁定到中國足球的發展上來,形成了大家的共同利益。5年時間,甚至超過了林衛國自己的任期。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就是足球規律。”
4個人和2000萬:主任親自找錢找場地
如果未來的藍圖是美好的,那現實未免有點殘酷。林衛國看著天花板說:“我缺少的,是資金、場地和人。”言罷,他苦笑了,“現在在國內,我要找一塊給國青國少集訓的場地都沒有。”
面積不小的青少部辦公室,現在隻有四名正式員工,忙碌時,整個部門要負責四支國字號隊伍。林衛國透露,短期內部門有望增至5人,但這改變不了現狀——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兒。人員的問題,因為足協自身的編制,恐怕是個棘手的困難。
但最讓林衛國無助的,是缺錢。“現在隻有1200萬,足協給的,也是萬達的錢。對於足協來說,能爭取到這個數目已經不容易,但對青少年足球來說,遠遠不夠。”
所以到了年底,林衛國不僅要削減預算,還要自己出去四處找錢,包括正在聯系的宋慶齡基金會:“我四支國家隊加上六級聯賽,5000萬人民幣才能夠維持一年。很多人會說,我怕你報的錢用歪了唄,怕你用不到點子上唄。其實,這些錢還遠不夠用呢。”
認清自己:拿什麼贏別人 我是最想贏的人
今年,林衛國已經排好了2015年-2021年的賽歷,因為,2016年亞青賽預賽的成績,將影響到2018年世青賽,2015年開始准備已經不早。“四年基礎打牢,然后四年發展。我做了規劃,青少年層面隻需12年,通過12年,我們達到亞洲青少年一流水平,也就穩定在前四名,參加世青賽。”
至於現在,他斬釘截鐵:“總體講,中國足球屬於亞洲三流。因為大多數分組,我們在第三檔,這就是証據。”林衛國懇切地說,“大家要認清形勢,緬甸、泰國、越南、甚至東帝汶,我親眼看著他們十年前請外教,搞聯賽。坦誠說,我們有什麼理由能贏他們?大家應該在意比分背后的原因。”
“我的足球夢?當然是中國隊拿世界杯,辦世界杯。現實點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任上,再拿一次亞青賽冠軍。”林衛國辦公室的牆上,赫然挂著2004年的奪冠合影。
“說真的,你們誰會比我更想把中國足球搞上去?我們足協的人,最希望中國足球好起來,這是我們的工作。”說到這裡,林衛國眼圈有些濕潤了,欲言又止。他沒說出口的那句,或許應該是:“這是我們的事業,是我們還沒完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