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滚动

前排协官员:恒大女排独大无意义 一边倒如何锻炼?

2013年11月15日09:01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前排协官员:恒大女排独大无意义 一边倒如何锻炼?

  据媒体传,江苏女排核心名将惠若琪已加盟恒大队,准备参加今年排球联赛;而且据说,恒大队“不仅仅需要惠若琪一个人”,还会引进其它省市队的高手和强有力的外援,使其一夜之间成为联赛队伍中无以匹敌的大“土豪”。

  恒大财大气粗,资金雄厚,加上其教头郎平身兼国家队主教练的身份,再借助其它外力的推波助澜,大力网罗国内外技术精英,把自己队伍做大做强,势在联赛夺冠,这应如探囊取物,当是不在话下,而且在情理上似也无可厚非。

  不过,如果认为郎平这样做,“能够以赛代练,让恒大队这个‘国家队框架’在联赛中得到充分配合与锻炼的机会”,对国家队未来会有好处;而且惠若琪同高水平队员一起训练比赛,有助于她的技术提高。这个美好期待,恐怕会是一厢情愿,或事与愿违。

  一边倒的比赛 哪有锻炼价值

  每年长达三四个月的排球联赛,是各队检查训练、锻炼队伍、磨练作风、提高水平的盛宴。如果恒大女排在联赛中一骑绝尘,所向披靡,那么,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由于有些队的主力被挖走,实力受影响,对抗性减弱,本来就不那么兴旺的球市,不那么好看的比赛,恐怕更难有起色。

  不难预料,由于实力悬殊,除了天津等少数几个较强的队,会真刀真枪与恒大队较量外,多数队为了保存实力,同下一场水平相当的队争先,可能会以替补员出阵,不必以卵击石,去与恒大争高低。如此一边倒的比赛,对“国家队框架”的恒大队,既无压力,也无刺激,更无促进,何来得到充分配合与锻炼的机会!运动员又如何实现自我提高的愿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排球的命运,包括国家队的兴衰,不要只指望在某一个队或某一尊“神”的身上。可叹的是,有些国人总喜欢追星和造神。

  水涨船高,水落船低,“民富国强”,“民穷国弱”,这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并不复杂,但有的人总不愿意接受,包括某些管理者。

  历史的经验值得回味。袁伟民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曾几次说过: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女排前六名的队,可以同世界强队相抗衡,所以才有国家队的兴旺发达。

  事实确实如此:其时,由世界冠军教练山田重雄带领的、名噪一时的日本“日立”职业女排,到漳州基地同四川、江苏、福建、陕西等队共同训练与比赛,在国家队员未返队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对阵,我方胜多负少,让不可一世的山田教练感到十分意外和惊讶。其时的全国比赛,男排有七、八个队,女排有十个队左右,水平不相上下,彼此互有胜负。从1976年至1986年,男排的上海、江苏、八一、福建、北京、广东、湖北等队,女排的四川、江苏、八一、福建、辽宁、浙江、河北和陕西等队,都曾夺过全国冠军。这同前几年全国联赛只有上海男排和天津女排独占鳌头,形成鲜明对比。

  只有群雄并起 国家队才能辉煌

  历史事实有力地说明,当时地方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后劲,所以才有国家队的强大与威武。

  这个“民富国强”的辉煌盛世,不是上帝恩赐的。文革后期,中国排球形势十分严峻,水平处于低谷。当时排球高层,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从政策、措施等方面努力调动地方队积极性;着眼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注重基本功磨练,有些国际比赛让地方队去承担,韬光养晦,“藏富于民”;强化全国集训,狠抓基础训练,大搞技术攻关,实行多强对抗。球类司司长张之槐、夏朗和排球处长钱家祥等领导,深入基层,集思广益,长期蹲点漳州集训基地,与地方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保持零距离沟通,同呼吸,共命运,抓思想,搞训练,攻技术,上水平。从1972年12月大集训,到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9年的卧薪尝胆,才有后来的飞黄腾达。这一段艰难奋斗历程,是不应当被遗忘的。

  这些长年扎根基层、勤学苦练、苦心经营、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去铸造中国排球辉煌盛世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者们,才是真正的“星”和“神”,才值得人们推崇与敬重。

  一个国家有了实力雄厚的地方队后备军,国家队教练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国技术精英,有计划地进行精心加工、战术组合和技术升华,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实力水平。就不必像现任教头们那样,还要为国家队员的基本功和其它杂事而日夜操心。国家队教练,应是挥洒自如的乐队指挥家,而不是既要指挥乐队,又要自己拉二胡,敲锣鼓,吹喇叭。好不辛苦啊!

  可惜的是,现在有的人不知道是健忘还是不愿意传承有益的历史经验,一心只注重抓国家队或扶植某个队,而忽视对地方队的支持与帮助,只要一个积极性,而不重视发挥两个积极性。仅举一例,过去地方队常有在国内打外国队,或出国比赛的机会,但现在全给国家队承包了;连日本、韩国女排只派二队出阵的低档赛事,中国女排在参加奥运会之后,仍马不停蹄地以全部主力披挂上阵,结果还败在日本队手下。国家队何必那么辛苦,不派地方队去担当!

  如今,我们拥有历史上最好条件的大批优秀选手,但训练工作不扎实,指导思想不明确,训练水平上不去,技术创新不多见,一代精英少出现。这是很值得令人深思的。

  国家队比赛太多 缺乏训练恶果重

  这些年来,我们热衷于竞赛,而轻视艰苦吃重、无好可得的训练。什么联赛、锦标赛、大奖赛、冠军赛、邀请赛等等多如牛毛。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各队每年训练多少天?每天多少小时?特别是坐冷板凳的替补队员,一年能摸多少次球?

  以赛代练,本是一个违反运动训练规律的伪命题,如今被有些人奉为金科玉律,有的媒体也把它作为褒义词加以宣扬。殊不知,运动员的技术提高与进步,主要是通过坚持系统训练和合理安排比赛去实现的。比赛可以检查训练、促进训练、带动训练,但不能代替训练。

  逆流运动训练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眼前现实。长期以赛代练的恶果是,运动员训练不足,基础不牢,技术粗糙,基本功不扎实,战术配合不协调,运动创伤增多,以及在选才、育才和用才问题上的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等弊端。难道我们对此视而不见?

  可以断言,没有基础牢靠的地方军,就不会有高水平的国家队。即便偶尔出点成绩,因为后劲不足,也会昙花一现。一家独大,大家疲软,绝不能提高中国排球的整体水平,也不会改变中国排球的面貌。这是不言自明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重视对“船”的着力装饰,而忽视对“水”的精心养护,是难免会搁浅或翻船的。中国排球界特别是管理层,是应当及时醒悟和认真改革的时候啦!

(来源:扬子晚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