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期间,中国网坛有两个热门话题。
一是,冷门迭爆的法国网球公开赛给中国网球浇了一盆冷水:出战单打正赛的中国选手,全部止步第一轮;二是,据报道,中国网球过去10年的“掌门人”孙晋芳将卸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一职。
两个话题交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单飞”:本次法网单打比赛集体“一轮游”的中国球员,都是单飞政策的践行者和受益者;而孙晋芳则是单飞政策的力推者。
谈及中国网球的职业化发展,单飞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口。李娜、彭帅、郑洁等几朵首批单飞的“金花”,将中国职业网球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娜在2011年夺得亚洲首个大满贯冠军,并在今年澳网夺冠后把个人单打排名提升到创历史的世界第二;彭帅在去年温网女双折桂后,今年又登上女双世界排名第一宝座……
单飞的几朵“金花”为中国网球打出了一片天。按常理来说,有了这几朵“金花”做榜样,中国应该有更多的球员单飞。但是,目前中国单飞球员已经面临“断线”的处境。自2008年首批“金花”单飞到现在,6年间选择单飞的体制内球员只有张帅一人而已。
近几年,为什么体制内球员很少有人单飞?
从表面上看,体制内球员不单飞是因为成绩不够好。球员如果世界排名不够高,选择单飞很可能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遑论聘请团队了。孙晋芳几年前曾给球员单飞画了一条线:排名世界前50。按这个标准,中国能单飞的球员都已经单飞了:去年选择单飞的张帅女单世界排名在40名左右;而男单球员的世界排名尚无一人能进入前100。
往深里挖掘,中国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也在束缚球员单飞。在地方层面,相对于职业比赛,体育管理部门和教练员更看重全运会的成绩,因为这关系到队伍的荣誉、奖金甚至个人前途。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球员要放弃的往往是职业赛事。而国家队层面,虽然很想通过职业赛事树立中国体育的形象,但体制内的顶尖网球运动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惯了,冒险性的单飞需要更多的勇气。
网球作为一项职业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球员单飞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中国网球的职业化改革之路,离不开单飞等体制机制创新的大胆尝试;而要走好这条路,既需要球员强烈的职业意愿,更需要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