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贺灿铃
如果评选这个星球上最不受人待见的职业,体育界的裁判估计榜上有名。
在印度选手黛维眼里,裁判比强奸犯和人贩子更可恨。
因为争议判罚,黛维未能晋级仁川亚运会女子拳击60公斤级决赛。在颁奖典礼上一直痛哭的她说:“我把一岁大的儿子留在家来这里比赛,但只用了一分钟,裁判就毁了我的一切。”
在一名运动员短暂的职业生涯里,能赶上几次像亚运会或奥运会这样四年一度的赛事?试想一下,过去四年的艰苦训练,整个团队的辛苦付出,退役后的生计和一生的毁誉,仅仅因为一个素味平生的陌生人的失误,所有努力付诸东流,金牌挂在了别人的脖子上。
你不能指望每名运动员都像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吊环王”陈一冰那样,用微笑面对错误和不公。
现代体育中的裁判,本是竞技场上的法官,费厄泼赖的化身,现在却日益成为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任何一次判罚,即便毫无瑕疵,终究只能让一方满意:失利的一方会对他喋喋不休,获胜的一方在获奖致辞里绝口不提他的名字。而一次糟糕的判罚,无论是无心之过还是蓄意为之,全世界都不会原谅他。
特别是在被现代传媒覆盖的竞技场,十几个机位、逐格按帧回放、现场观众鼓噪,每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节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来回审视。对裁判们来说,他们的唯一要求,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在一场精彩或平庸的比赛后全身而退,让世界忘记他们的存在。
近年来,技术手段的突飞猛进,已分担了裁判的部分工作。田径游泳等计时测距项目,可以通过即时回放确定名次;网球、羽毛球的鹰眼技术,解决了球出没出界的争议判罚;连一向因循守旧的国际足联,也在今年巴西世界杯上引进门线技术,让兰帕德们不再蒙冤。
但是,体操、跳水、拳击等项目,终究要靠裁判的主观判断来打分或计算点数。NBA比赛里裁判照顾大牌球星欺负菜鸟早已是不成文的惯例,弗格森时代的老特福拉德裁判经常到曼联赢球时才敢吹哨。原国际足联副主席郑梦准在被问及“韩国队2002年世界杯上进入半决赛是因为你贿赂了裁判吗?”时,曾大言不惭地说:“如果我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呢?”
瑞典裁判弗里斯克因为球迷恐吓提前挂哨,厄瓜多尔裁判莫雷诺去意大利时要带着保镖。足球界的大佬布拉特说:“错误,也是美丽的一部分。”是的,布拉特先生,你该去看看陆俊、黄俊杰和周伟新们,他们正在享受你所说的“美丽的一部分”。
只要有人在地方,就有潜规则施展的空间,裁判只是前台的木偶、替罪的羔羊。
所以,希望有一天,这群可怜的人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样,我们就不用在实况足球里,忘掉现实的丑陋,寻找久违的公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