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体育比赛扎堆儿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赛事算得上丰富多彩,但即便如此,业内人士仍认为还有巨大的市场尚待开发,遑论鲜被优质赛事眷顾的二三线城市。除了优质体育赛事产品供给不足之外,同质化现象也尤其严重,各地一窝蜂的足球、网球、斯诺克、马拉松占据市场,单一趋同的选择背后,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
近来,国家一直在给举办体育赛事“松绑”。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旨在打破垄断、简化流程,释放民间办赛的活力,将办赛主动权交给市场。而在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当中,更进一步描绘了体育表演市场未来的图景: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可以想见,在体育产业迎来改革春天的大环境下,体育演出市场也将会呈现“井喷”之势。不过,“松绑”赛事绝不是“松手”赛事,有民间办赛者认为,在赛事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这需要相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各类赛事在规定的框架内健康有序地开展。实际上,即便是在英国等体育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举办比赛仍需向相关政府机构递交相关材料,符合标准方能举办比赛。《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未来的体育产业环境应该是“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搅活商业办赛、民间办赛的一潭池水,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完备的法规制度的保驾护航下,体育演出市场才会真正走向繁荣。业内人士指出,在完全放开之后,资本和社会力量将成为决定体育演出市场的最大力量,随着改革的深入,包装和运营赛事的第三方组织也将脱颖而出。百姓身边拥有众多喜闻乐见、种类繁多的多层级赛事将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