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於世界自行車運動來說,注定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年。世界頂級的環法自行車賽迎來了第100屆的歷史節點,而中國最具盛名的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也迎來了自己12歲的生日。
雖然說環湖賽相比於環法,就像一個小學生與一個百歲老人做比較,有些不太公平。但是對於自創立之初就將環法作為發展目標的環湖賽來說,一項賽事能舉辦100屆,這其中必然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本期對話人:張壽生 環湖賽組委會新聞素材組組長 連續6年在一線報道環法自行車賽,長期關注國內外自行車運動
雖然張壽生是第一次來到環湖賽,但是他從多年以前就非常關注這項賽事。今年的環湖賽也讓他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我覺得這屆環湖賽線路難度確實很大,如果和環法相比的話,今年的環法賽有21個分站,但是特級爬坡點隻有7個,而環湖賽雖然隻有13個分站,但是特級爬坡點有8個。而且環法的低海拔爬坡與青海這種高海拔爬坡,在難度上是沒辦法比較的。”
環法作為世界自行車運動的頂級賽事,每年比賽期間都吸引了大批車迷和媒體的關注,張壽生認為這與法國甚至歐洲深厚的自行車文化底蘊息息相關,他說:“環法賽的自行車文化基礎非常強,它可以把3000多公裡的賽程設計扣人心弦,比賽不到最后階段,你真的不知道誰會贏。每天都有不同的亮點,不同的高潮。”
環湖賽一直將環法作為自身發展甚至超越的目標,張壽生認為,決定一項賽事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有兩個,一是有高水平運動員參加,二是線路設計要精彩。他說:“如果有難度、有挑戰的路線,再加上高水平運動員的參與,那麼基本上就會是一項精彩的賽事。現在的問題是,一年隻有365天,而在國際自盟登記的賽事天數總和幾乎是365天三倍的數量,所以選擇賽事舉辦的時間也非常重要。”
張壽生認為,“環湖賽比較困難的地方就在於,地理環境限制了這個比賽隻能每年六、七、八月舉行,所以跟環法在日期上有沖突。”由於環湖賽和環法時間沖突,所以很多國際頂級車隊沒有辦法參加環湖賽,而今年意大利藍波-美利達車隊作為唯一一支參加過環法賽的職業車隊,雖然只是二隊前來參賽,但對於環湖賽來說,也是非常大的進步。
高水平的自行車賽事除了有高水平運動員參賽和精巧的線路設計之外,賽事組織和后勤保障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張壽生認為,就后勤保障來說,環湖賽可以說是做得滴水不漏、非常完美。但是他也點出了環湖賽的不足,他說:“在自行車的比賽中,變化是很多的。所以隨時要有一些應變的能力和措施。環湖賽畢竟只是第十二年,和環法相比的話,還是有些差距,主要原因還是自行車文化的底蘊不夠,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強。”
從百屆環法看環湖,張壽生說:“如果拿人的年齡來做比較,環湖賽才12歲,還是一個小孩子,而環法已經是一個祖孫三代的百年老人了。”如果環湖賽想發展成像環法一樣的國際頂級賽事,張壽生給出了兩點建議,他說:“第一,就是需要國際化的媒體包裝宣傳,讓更多人知道環湖賽有真正大的難度和挑戰,賽事具有挑戰人類極限的水平﹔第二,如果環湖賽想后發先至趕上環法,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而且需要抓住機會,這個機會就在於每年7月因為有環法賽大家都在關注自行車,但是環法賽中有很多車隊也只是陪襯。如果環湖賽能從中邀請一個好的車隊來參賽,並且加上國際媒體的宣傳,我相信曝光度也會增大,慢慢的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環湖賽不只是一場自行車賽,而是一項挑戰人類極限的賽事。”
最后,張壽生認為,之所以環法能夠保持百年的生命力,經久不衰,其實和法國甚至歐洲的文化有很大關系。他說:“在歐洲很多國家,每年七月或八月,上班族都可以選擇兩周的休假,而在這個時候舉辦環法賽,就變成了一場大的自行車嘉年華。”環法1903年誕生之時,只是兩家報社之間競爭的產物,但是到了現在就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無形的文化資產,加之自行車運動是歐洲非常主流的體育項目,自行車運動的運作模式也非常成熟,所以造就了環法、環西班牙、環意大利等國際頂級賽事。張壽生說:“我覺得中國有絕對深厚的體育文化,但是在自行車運動上,各方面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人民網祁連7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