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52屆世乒賽團體賽在日本東京拉開序幕,在現場,乒乓球迷們又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45歲的比利時名將米歇爾·塞弗(大塞弗)。這不是他第一次參加東京世乒賽,1983年的東京世乒賽,他就已經參賽。如今,31年過去了,他參加了23次世乒賽,依舊活躍在乒壇。
1983年東京世乒賽,14歲的塞弗是比利時隊最小的一員,許多人清晰的記得,當時的教練讓這個年輕人坐在板凳上的場景。
31年后,塞弗再次坐在了板凳上,不過他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小孩子,他是球隊爸爸級的人物。
這31年來,塞弗參加過多次大賽,包括23次世乒賽。自1988年乒乓球被奧運會列為正式項目后,他還參加了全部7屆奧運會。鼎盛時期,他是少數幾個能與中國選手對抗的歐洲運動員,在1994年,他的世界排名曾上升到第一位,維持了515天。
在他參加首次世乒賽時,當時的中國隊有蔡振華、江嘉良、郭躍華等人,如今代表中國隊參加本屆世乒賽的是張繼科、馬龍、許昕、王皓和樊振東,其中樊振東1997年出生,和塞弗足足相差了28歲。
塞弗不是唯一一個參加過1983年世乒賽的運動員,51歲的前中國名將、現代表盧森堡的倪夏蓮也出現在本屆世乒賽參賽運動員的名單中。
倪夏蓮成名更早,早在1979年,她就進了中國國家隊,還是1983年世乒賽團體冠軍的成員之一,並在單項世乒賽的混雙比賽中與郭躍華一起獲得混雙冠軍。
1986年從中國隊退役后,將近30年的時間,代表盧森堡的倪夏蓮一直活躍在世界大賽的第一線,並長期保持著較高的競技水准,曾3次獲得歐錦賽的單打冠軍。
不收拍其實並不是倪夏蓮的本意,這些年來,歐洲女子乒壇始終沒有冒出本土強手。倫敦奧運會前,盧森堡乒協官員“三顧茅廬”,盛情難卻,她出山繼續征戰。
和倪夏蓮一樣,塞弗也是欲罷不能。
塞弗則說:“馬文革、王濤那個時代,我就一直扮演中國選手手下敗將的角色,等他們退后,中國隊馬上就又出現了劉國梁、孔令輝、王勵勤、馬琳,結果我還是敗將。每次比賽我都祈禱能避開中國選手,他們真的太厲害了。”
塞弗的中國籍教練王大勇則表示,塞弗的想法其實是歐洲選手的共同心聲,“歐洲很多國家感覺根本沒可能在這個項目上有所發展,所以連一度曾熱衷乒乓球的法國、德國現在也不太願意搞乒乓球了,隻能讓老將們繼續頂著。”
國外不玩了,國內對此也越來越淡漠,乒乓球運動的尷尬,讓人深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