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2014南京青奧會

新華社:青春盛會,文化旋風

2014年08月25日10:53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青奧會觀察·文化系列)題:青春盛會,文化旋風

新華社南京8月25日體育專電 題:青春盛會,文化旋風

新華社記者王玨玢、顧涓

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期待的那樣,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正逐漸超越競技本身。此間在南京舉辦的第二屆夏季青奧會上,借由體育競賽搭建的舞台,不同背景的運動員相互碰撞,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彼此交融,五大洲的青少年在這個夏天共同收獲友誼和成長。

五環旗下,地球凝聚為“村”。無論是展現各國和地區風土的200多個文化小屋,還是提倡親身參與的營養烹飪項目,都為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少年們提供了觸摸世界的機會。走在這樣的青奧村裡,比賽味兒淡了,體驗味兒濃了。哥倫比亞運動員和教練員在拉脫維亞小木屋前饒有趣味地編織象征美好未來的太陽花,阿根廷姑娘多次前往營養小屋學做讓她食指大動的中式美食,外國小伙爭著請中國志願者用毛筆寫下自己的名字……

青年的夢想有無數種可能。恐怕很難想象任何職業選手在賽場取勝后說自己的理想與運動無關,但17歲的羽球小花何冰嬌在決賽取勝后仍大膽地說,自己的夢想是今后當一名優秀的偵探,最期待的是參觀生態農業。青年奧林匹克的舞台不應該被比分和輸贏束縛,而這些看似和奪冠無關的文化交流之意義,正是在保護和鼓勵每一位青少年參與者擁有更加寬廣的視野。就像國際奧委會奧運會執行主任費利所說:“運動員不可能比賽比一輩子。比賽的結束不是終點,對他們來說,人生的道路才剛剛起步。”

成長不僅關乎體驗,更在於不懈地學習。一場場與世界冠軍的對話,讓叱?賽場的奧運冠軍們卸下比賽中的“霸氣”,將自己的經歷、積累和思考告訴青奧村裡的明日之星。如何在體育與生活間找到平衡?澳大利亞鐵人三項女將艾瑪·斯諾希爾忠告,不管訓練會消耗多少體力和精力,都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斷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體育以外找到生活的另一個重心。如何看待輸贏?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失敗了,不要去埋怨天氣、器械或場館,而要多從自身找原因。失敗之中能找到通向成功的路:即使贏也不意味著比別人強﹔隻要發揮出最高水平,輸了也沒有遺憾。

一個個屬於體育的故事和經驗,更像是人生試煉的總結。勝不驕、敗不餒,敢於迎接挑戰、淡然面對挫折,這些與賽場前輩們的溝通,是對體育發展的展望,又何嘗不是“正青春”的少年們揚帆人生的啟迪?!

奧林匹克的精義也不僅局限於賽會,更在於長期持續的參與和分享。青奧村之外的比賽場館內,面向持票觀眾和青少年開展的田徑、橄欖球、羽毛球、籃球等大項的體育啟蒙活動逐一展開﹔在城市廣場,對公眾開放的高爾夫、自行車、乒乓球、網球等體育啟蒙廣受好評。30名高爾夫大項運動員和144名橄欖球運動員走進學校,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體育項目的普及推廣。目前,南京青奧會各項文教活動參與者已逾5萬人次,“逆襲”成功的“蠢萌”吉祥物砳砳、巴赫引領的“自拍潮”,都匯聚成這場青春盛會的文化旋風,席卷南京、中國,乃至整個世界。

跳出輸贏,體育才給人留下更多思考。國際奧委會委員楊揚接受採訪時說,眼裡全是對手,心裡隻有輸贏,反而會忽略體育的價值。除去競爭,體育首先是一種教育。誠如所言,能夠超越國界的,絕非隻有競技和獎牌。語言不通,各國和地區“神曲”依然能吸引不同膚色的運動員們一起熱舞﹔素未相識,國籍混搭的隊友們同樣能夠攜手拼搏。

交流文化,分享成長,2014年夏的南京為青春寫下精彩的注解。(完)

(責編:楊磊、胡雪蓉)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