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體育專電 題:從“賠本賺吆喝”到“持平是底線”,辦屆亞運會到底值不值?
新華社記者王春燕、周暢
亞運會“約等於”一筆賠本的買賣已經是鐵的事實,那為啥還有國家趨之若??辦屆亞運會到底要花多少錢?
雖然實際花費沒有一個定數,但花錢越來越多也是個大致的趨勢。回顧歷屆亞運會,主辦國從最初的“賠錢也願意”到現在的“賠錢就放棄”,亞運會遇冷的背后也許是真的賠不起,也許是覺得這錢花得實在不值。
賠本賺吆喝
從開始到現在,賠錢辦亞運幾乎是歷屆亞運會的必然結果。但即便賠錢,也依舊有不少國家熱情地申辦亞運會,因為在他們眼中,花的這筆錢,值!
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承辦的第一屆大型賽事,也是中國對外開放、向外界展示自己新面貌的一次機會。從1986年開始,北京歷時4年、耗資20多億元建設了包括運動員村、北四環路等一大批亞運會工程及配套項目,保証了亞運會的順利舉行。當時極為流行的“為亞運捐款”也能看出當時中國的財力狀況,全國數千萬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億元,佔全部投入的十分之一。
北京亞運會的收獲不僅僅是中國在獎牌榜上的再次稱霸,還讓世界對中國有了全新的認識。因此,中國在成功舉辦亞運會后立刻申辦了奧運會,盡管主辦奧運會的夢想在2000年並未實現,但8年后的北京再次給世界帶來驚喜。
從亞運舉辦中嘗到甜頭的還有韓國漢城(首爾),韓國在兩年之內連續舉辦1986年漢城(首爾)亞運會和1988年漢城(首爾)奧運會,極大地提高了韓國在世界范圍的認知度。
為取得這兩大運動會的承辦權,韓國政府從1977年開始興建體育場館,至1984年先后竣工,歷時7年,投入的金額高達30億美元,創下歷屆奧運會及亞運會興建場館最高紀錄。
但也正是這兩大賽事,為韓國創造了立足於發達國家行列的條件,讓韓國一舉成為世界政壇一個不容忽視的力量。
湊錢辦亞運
除了拿出自己手裡的錢辦亞運會,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各國湊錢辦比賽,第6屆和第8屆的曼谷亞運會就是各國“湊份子”辦起來的亞運會。而這也是因為當時的特殊情況造成的,由於最初拿下承辦權的國家無奈放棄,泰國臨危受命,勇敢接盤,保証了賽事如期舉行。
第6屆亞運會由於韓國漢城(首爾)的臨時棄盤,亞洲運動會協會情急之下商請剛剛舉辦了第5屆亞運會的泰國曼谷出面救急。由於泰國政府沒有龐大預算,各會員組織開會后決定,由大家視各自的經濟狀況分擔這次亞運會的舉辦經費。
為了籌措資金,組委會還開發了亞運相關產品:發行了一套5枚的亞運紀念品郵票,出售面值10泰銖的紀念幣。
此外,本屆亞運會也首次將開、閉幕典禮及比賽向購買轉播權的國家傳送,每一電視台收費2000美元。
第八屆亞運會再次遭遇主辦方的棄辦,巴基斯坦因國內經濟蕭條、政治局勢動蕩不安而放棄亞運會的承辦權,再次接盤的曼谷仍舊英勇有余,然財力不足。因此照搬了第六屆亞運會的籌款模式,依舊由各會員組織依照各自的經濟能力共同分擔。
唯一盈利的亞運會——“曼谷現象”
而在已經舉辦的16屆亞運會中,唯一敢說自己盈利的一屆亞運會也是曼谷亞運會,不過這是於1998年舉行的第13屆亞運會。本屆亞運會以其壯麗輝煌的形象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稱贊,此外,由於組織者經營有方,本屆亞運會居然賺了兩億多泰銖(約560萬美元),實現了亞運會史上第一次盈利。
曼谷亞運會的總收入達40多億泰銖,扣除本屆亞運會的各項費用開支約28億泰銖以后,曼谷亞運會組委會最后實現了14億泰銖的純利,其中現金約2億泰銖,實物價值12億泰銖。
考慮到曼谷亞運會的舉辦正值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實現盈利簡直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除了主贊助商的不離不棄、電視轉播權收入的大幅增加,泰國人在籌辦亞運會的過程中堅持節儉辦事、大大壓縮各種開支,也功不可沒。
泰國經濟從此前的低迷狀態快速回升,走出金融風暴的陰影,同樣離不開曼谷亞運會,也有專家將此命名為亞運史上的“泰國現象”。
這一次的仁川亞運會也主打“精打細算”牌,仁川亞運會組委會委員長金榮秀表示,仁川亞運會將成為前所未有的、經濟而又高品質運動會,並希望本屆亞運會能成為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后舉辦亞運會的參考和借鑒范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