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體育專電
新華社記者賀燦鈴
如果評選這個星球上最不受人待見的職業,體育界的裁判估計榜上有名。
在印度選手黛維眼裡,裁判比強奸犯和人販子更可恨。
因為爭議判罰,黛維未能晉級仁川亞運會女子拳擊60公斤級決賽。在頒獎典禮上一直痛哭的她說:“我把一歲大的兒子留在家來這裡比賽,但隻用了一分鐘,裁判就毀了我的一切。”
在一名運動員短暫的職業生涯裡,能趕上幾次像亞運會或奧運會這樣四年一度的賽事?試想一下,過去四年的艱苦訓練,整個團隊的辛苦付出,退役后的生計和一生的毀譽,僅僅因為一個素味平生的陌生人的失誤,所有努力付諸東流,金牌挂在了別人的脖子上。
你不能指望每名運動員都像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吊環王”陳一冰那樣,用微笑面對錯誤和不公。
現代體育中的裁判,本是競技場上的法官,費厄潑賴的化身,現在卻日益成為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任何一次判罰,即便毫無瑕疵,終究隻能讓一方滿意:失利的一方會對他喋喋不休,獲勝的一方在獲獎致辭裡絕口不提他的名字。而一次糟糕的判罰,無論是無心之過還是蓄意為之,全世界都不會原諒他。
特別是在被現代傳媒覆蓋的競技場,十幾個機位、逐格按幀回放、現場觀眾鼓噪,每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細節都會被放在顯微鏡下來回審視。對裁判們來說,他們的唯一要求,不是掌聲和鮮花,而是在一場精彩或平庸的比賽后全身而退,讓世界忘記他們的存在。
近年來,技術手段的突飛猛進,已分擔了裁判的部分工作。田徑游泳等計時測距項目,可以通過即時回放確定名次﹔網球、羽毛球的鷹眼技術,解決了球出沒出界的爭議判罰﹔連一向因循守舊的國際足聯,也在今年巴西世界杯上引進門線技術,讓蘭帕德們不再蒙冤。
但是,體操、跳水、拳擊等項目,終究要靠裁判的主觀判斷來打分或計算點數。NBA比賽裡裁判照顧大牌球星欺負菜鳥早已是不成文的慣例,弗格森時代的老特福拉德裁判經常到曼聯贏球時才敢吹哨。原國際足聯副主席鄭夢准在被問及“韓國隊2002年世界杯上進入半決賽是因為你賄賂了裁判嗎?”時,曾大言不慚地說:“如果我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呢?”
瑞典裁判弗裡斯克因為球迷恐嚇提前挂哨,厄瓜多爾裁判莫雷諾去意大利時要帶著保鏢。足球界的大佬布拉特說:“錯誤,也是美麗的一部分。”是的,布拉特先生,你該去看看陸俊、黃俊杰和周偉新們,他們正在享受你所說的“美麗的一部分”。
隻要有人在地方,就有潛規則施展的空間,裁判只是前台的木偶、替罪的羔羊。
所以,希望有一天,這群可憐的人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這樣,我們就不用在實況足球裡,忘掉現實的丑陋,尋找久違的公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