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2014仁川亞運會

我們是否仍然需要亞運會?

2014年10月03日16:58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亞運會)題:我們是否仍然需要亞運會?

新華社仁川10月3日體育專電題:我們是否仍然需要亞運會?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亞運會開幕前的一個星期,英國哈裡王子發起的世界傷殘軍人運動會在英國奧林匹克公園舉行,在公園裡遇到曾經在倫敦奧組委工作8年的邁克爾,他說,現在除了組織類似的運動會之外,主要工作是幫助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組織2015年的首屆歐洲運動會,除他之外,倫敦奧組委的很多人都參與了歐運會的組織工作。

歐洲是唯一一個沒有綜合性運動會的大洲,2012年12月8日,歐洲奧委會在羅馬舉行的第41次全會上投票決定創辦歐運會,巴庫成為東道主。自從倫敦奧組委2005年成立,邁克爾就在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身邊工作。問他對歐運會成立的原因,他認為:“因為歐洲奧委會受到了倫敦奧運會遺產的鼓舞。”

相比尚未問世的歐運會,亞運會已經走過了63年的漫長歷程。與歐洲人滿懷希望迎接首屆歐運會的誕生截然相反,亞運會顯得暮氣沉沉。仁川亞運賽場上每天大片的空座時刻在提醒我們亞運會號召力的下降。而在越南河內放棄下屆亞運會的舉辦權,印尼雅加達作為唯一申辦城市接手這件事,也充分說明亞運會“老字號”的沒落。

亞運會的衰落首先是競技層面上受到了太多賽事的競爭。1951年,首屆亞運會舉辦之時,所有項目都沒有所謂的亞洲錦標賽,但現在每個項目都時隔兩年或者最多四年都有自己單項亞錦賽。亞運會比賽與亞錦賽當然有重復之嫌。另外,很多項目的亞錦賽擔當了奧運會或者世界錦標賽的預選賽,重要程度也自然高出亞運會,因此即使亞洲比賽內部,亞運會比賽就已經低人一等。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各個單項的世界錦標賽也相繼誕生。除了足球網球等少數項目的比賽外,它們並未對奧運會帶來影響,運動員仍然將奧運冠軍看做光輝的頂點,但它們對亞運會帶來了巨大沖擊。本屆亞運會期間,世界男女排錦標賽、世界男女籃世界錦標賽(世界杯)和世界體操錦標賽都幾乎同時進行,於是不少強隊都以二線隊參加亞運會。這不僅拉低了參賽運動員的整體水平,更奪走了觀眾和贊助。

但亞運會果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嗎?站在中國這樣的體育大國的角度上,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但大部分其他亞洲國家的人的結論會截然相反。我在班車上遇到一位巴基斯坦的記者,他說,對於巴基斯坦來說,亞運會仍然是除奧運會之后最重要的體育比賽,分量遠超他們今年8月參加的英聯邦運動會。

亞運會的品牌屬於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顧名思義,亞運會的理念與奧運會相同。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提出的奧運會宗旨是“和平、友誼、進步”,並明確提出,奧運會不以贏利為目的。1948年,倫敦奧運會舉辦期間,亞洲體育界人士商討成立亞運會時,很大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亞洲人民團結與和平。亞運會不僅僅是體育比賽,更是一個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各個民族和文明交流的平台,這是促進和平、增強友誼的最好渠道。

這些話聽上去很虛,但站在歷史的角度,你不能不佩服先賢們的智慧。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一個更好的平台能發揮出類似的作用。現在亞洲很多地區戰火不斷,還有很多地區也是潛在的沖突熱點,亞運會仍然能夠為和平發揮重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亞運會也是一項公益性的運動,因為不能盈利來否定它的價值和存在是荒謬的。否則,世界上很多的運動會,都會失去存在的價值,譬如殘奧會和特奧會。

亞運會的規模龐大,對於舉辦城市帶來很大挑戰,進行必要的改革勢在必行。但同時也必須看到,主辦者有必要改進營銷手段,充分發掘亞運會這一品牌的價值。這一點,格拉斯哥英聯邦運動會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英聯邦運動會參賽代表團有70多個,超過亞運會。參賽人數和項目相當於亞運會的一多半,但通過組委會的精心推銷,格拉斯哥人熱情參與,最后運動會實現了基本的收支平衡,同時極大推動了格拉斯哥的旅游業,為蘇格蘭作了一次到位的廣告宣傳,收獲了一份大型運動會留下的寶貴遺產。

亞運會走過了63年,這漫長征程中,有些體育比賽誕生,有些消亡。有些誕生了又消亡,譬如友好運動會和亞非運動會。也有些從低谷中爬出,找到一條新的路走向繁榮,如奧運會,這是因為少數人的智慧,更因為人們對理想的堅持。亞洲生活著67%的世界人口,他們有理由擁有一個全大洲的體育盛會。當然他們更有理由擁有一個有更多人參與、更精彩的亞運會。這需要所有亞洲人的堅持,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完)

(責編:楊磊、胡雪蓉)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