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體育專電 評論:發展體育產業 助力國富民強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深化體育事業改革的號角再次吹響。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體育不應當也不能夠“缺位”,中國體育的發展要為國富民強貢獻力量。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進行部署,近日國務院印發引領體育發展的重要文件,這是本屆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又一重大舉措,必將有力促進體育產業健康發展、激發群眾健身熱情、推動體育強國建設。這對於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夢也是老百姓的富強夢,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體質健康水平都與體育事業、體育產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國務院的《意見》明確提出,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要力爭超過5萬億元。這一戰略目標彰顯出國家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更是要惠及民生。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現階段,體育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新興服務業發展、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的重要突破口,有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國務院的這份《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根本目標,也標志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推動體育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新的切入口,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從“金牌體育”向“全民體育”的轉變將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
在過去二、三十年的時間裡,中國體育經歷了以奧運戰略為核心的高速發展期,在競技體育、精英體育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與此同時,由於種種原因,中國體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落后於很多其他行業和領域的改革進程。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群眾對參與全民健身、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國務院的這份《意見》因應了新形勢的新需求,也是對於中國體育深化改革的一種自上而下的推動。
這次的《意見》對於體育產業發展的要求更加明確、具體、深入。在繼續強調簡政放權、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推進職業體育改革等任務之外,還增加了“豐富市場供給、建設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體育設施”等新要求,提出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的目標。在具體舉措方面,也出現了“在所得稅、營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及水電氣熱價格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以及“完善規劃與土地政策、加強社區群眾健身設施配建和改造、落實體育設施用地政策”、“按市場原則確立體育賽事轉播收益分配機制”等新精神和新提法。這份《意見》不僅明確了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給出了方法和措施,還列出了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顯示出國務院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和體育改革的堅定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的《意見》不僅對體育產業的總體發展指明了方向,還對足球、籃球、排球等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集體項目以及冰雪運動給予了特別關注,並將中長期足球發展規劃和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列入“重點任務”,由國家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等共同負責。經過多年的積弱不振之后,中國足球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前景令人關注和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