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政策解讀: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解讀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劉鵬 採訪人:本報記者 馬劍

2014年10月22日07: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政策解讀)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10月20日印發,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劉鵬認為,《意見》的出台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調結構惠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高度重視,進一步提升了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體育不但為國爭光還可以為國增利

劉鵬表示,在國家進一步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發展大背景下,體育的產業功能、經濟價值日益顯現,備受關注。實踐証明,體育不但為國爭光、為民謀福,還可以為國增利。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具有發展潛力大、輻射范圍廣,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強,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征。一方面,體育產業自身發展蘊藏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另一方面,體育產業作為關聯度極高的“上游產業”,可與國民經濟的諸多產業產生滲透和融合,顯示出較強的乘數效應。

他說,在發達國家,以健身休閑、競賽表演為核心,以場館運營、體育培訓、體育科研、體育傳媒、體育中介、體育會展為依托,以體育地產、體育建筑、體育用品等為補充的體育產業體系已經日趨成熟,並形成巨大的市場規模,產業增加值通常佔GDP的1%至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規模有限。但近十余年來,體育產業年增速一直保持著兩位數以上,遠遠超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水平,前景十分廣闊。

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從國內外體育產業的對比分析和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進程判斷,體育服務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將穩步提升,成為服務業的重要增長點,這將有助於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同時,體育倡導著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豐富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弘揚優秀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正能量。

劉鵬表示,當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與有限的體育資源之間的矛盾,仍然是體育發展中的主要矛盾,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僅靠政府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引導社會力量,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來拓寬和壯大體育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渠道,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需求。可以說發展體育產業是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我國體育發展方式將迎來重大轉變

劉鵬表示,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的出台,為體育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實現總產出9526.38億元,比2010年增長45.15%。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這是第一次將體育產業提升至與群眾體育、競技體育並列的高度,說明體育產業已經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進一步推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劉鵬表示,我們還應看到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市場主體發展不充分﹔二是體育場館、體育版權等大量體育資源未有效開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未充分發揮﹔三是缺乏刺激體育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地調動和保護﹔四是政府推動體育產業工作體制機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多部門聯動。健身休閑作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在穩增長、調結構、擴就業、惠民生等方面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

劉鵬認為,《意見》的出台是在改革發展的重要關口,從國家層面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指明了引導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標志著我國體育發展方式將迎來重大轉變,即從行政主導向行政服務和市場推動相結合轉變、政府辦體育向扶持引導社會辦體育轉變、從體育部門主管向多部門聯動轉變,這將有力地繁榮體育消費,促進體育產業,全面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對於《意見》如何落實,劉鵬表示,我們要積極轉變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快推進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制度改革、職業體育改革和體育社會組織改革,將體育工作的重心更多地轉向產業培育、市場管理和公共服務,通過政策引導,解放資源、激發活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社會力量共同興辦體育產業,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針對社會關注的體育場館設施、體育賽事活動、賽事轉播權等核心資源的開發運作,要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實現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最大限度地給企業“鬆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

劉鵬最后指出,《意見》的出台將有力地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2日 02 版)

(責編:林露、熊旭)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