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芳曼
三項棋聯賽步入收官階段,冠軍懸念逐漸揭曉。11月19日,男子象甲率先落幕,廣東碧桂園隊加冕聯賽史上首個“五冠王”。男子圍甲最后一輪將於25日進行,大連隊已提前4輪登頂。國象聯賽僅剩最后一站,江蘇隊甩開第二集團,將奪冠主動權掌握在手。
棋盤上的?殺,能否贏得足夠的市場回音,這可能比冠軍歸屬更讓主辦者挂心。“三棋聯賽的發展情況不同,但全面走市場的趨勢是一致的,聯賽光靠競技沒有前途。”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劉思明直言。在經歷生存不易、人氣起伏的艱辛后,“變臉”成為三棋聯賽無法繞開的選擇。
男子象甲
“獨立”后改走年輕范兒,收官戰首次進高校
“QQ游戲·天下棋弈”2014年全國男子象甲的收官戰,首次搬進同濟大學體育館。與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剝離后,“獨立”的象甲在三棋中改革動作最大膽。“從首次設置預選賽、擴軍14支隊伍,到改革棋手注冊方法、鬆綁轉會限制,這些趨向職業化的變招刺激了今年聯賽的關注度。”中國象棋協會副秘書長郭莉萍說。
象甲的運作之道,很長時間定位於“傳統”。過度強化競技屬性,卻忽略對年輕人的興趣培養,讓象棋幾次貽誤發展良機。在棋界,從來都是買方市場,聯賽冠名幾乎年年易主,僅靠“熱血資本”又何談打造品牌?棋迷根基如何變為聯賽生存的水源,是象甲窮則思變的核心。
貼上“時尚”標簽,只是象甲變臉的第一步。市場需要明星,就重新包裝聯賽各隊,像選秀節目一樣制作“形象片”﹔年輕人喜歡新鮮感,就借助新媒體開講“象甲評書”,推廣類似軍旗的象棋游戲“揭棋”。盡管這些嘗試尚未達到象棋泰斗胡榮華所設想的那樣,讓象甲突破智力運動局限,真正具有表演性和觀賞性,但至少迎合了市場的需求和口味。而與聯賽同步結束的首屆上海名校象棋比賽,也讓業內看到象棋改走年輕路線的拓展空間。
國象聯賽
借助名棋手影響力“趕場式”推廣
開放與拘囿,在國象聯賽矛盾地存在著。面向國際,對局全球直播、引入高等級分外援,使得國象聯賽“牆內開花牆外香”。德國頭號男棋手奈迪茨剛剛加盟江蘇隊,如他所言“中國聯賽在歐洲已很有知名度”。但轉向國內,國象的舶來特質令聯賽曲高和寡。“前幾年,國象偏重於競技突破,市場宣傳方面有些忽略。”浙江國象隊主教練王文浩坦言。
今年與映美公司的5年冠名之約,讓10歲國象聯賽告別生計之憂。但這一棋種的“中國化”根基尚淺,聯賽的生存壓力倒逼國象從“深閨”走向世俗。在中國學棋的青少年中,國象佔到兩至三成,聯賽的未來市場維系於此。今年聯賽每一站推廣活動的頻率之高,幾乎可用“趕場”來形容,戶外對弈、真人秀等形式,也打破了車輪戰的老套路。
如果以奧賽男團奪冠的分量比照,國象聯賽的社會知名度還難以匹配。目前,除棋后侯逸凡外,其他年輕一線棋手的影響力仍有限,推廣聯賽往往還靠葉江川、許昱華等“老槍”。“以前搞棋類聯賽,是為了鍛煉棋手、穩定隊伍,現在趨向於多與市場互動,要讓贊助商看到你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基礎。”劉思明說。
男子圍甲
“中韓對抗”是賣點,明年或將有一系列變革
坐擁中、韓15位世界冠軍,注定今年的男子圍甲不缺星味。作為三棋中歷史最悠久的聯賽,圍甲連續8年擁有穩定贊助商,各隊投入也不斷加碼,一盤圍甲勝局收益甚至相當於韓國一個小頭銜戰的冠軍獎金。12支隊伍中有8支請來韓國外援, “中韓對抗”足以讓圍甲“賣上價”。
不過,圍甲要保持活力,僅靠棋盤上的較量還不夠。劉思明表示,盡管圍甲人才流動的呼聲很高,但這方面的步伐有些滯后,新賽季要給棋手轉會、棋隊經營更多選擇。據透露,2015年的圍甲或將有一系列變革,其中存在8年的主將制可能成為歷史。“包括外援薪酬問題要不要調整,是不是從每場4台棋增加到5台,這些改革都在研究中。”
“棋類運動是非奧項目,國家經費保障有一定困難,盤活棋市場有兩條路:一是辦賽模式探索產業化,二是為愛好者提供特色服務。”劉思明認為,唯如此,三棋聯賽才不至於成為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