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竞技体操被局限在专业队范围内开展,大众体操得不到来自校园和社会的支持。让快乐伴随体操,让体操伴随童年。体操的社会根系发达了,还发愁开花结果,知音难觅吗
体操世锦赛结缘南宁,对这项运动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其中也应有昔日“体操王子”李宁的一份功劳。他曾将中国体操带上了世界巅峰,如今,世锦赛在他的家乡广西又掀起一波热潮,而当主场作战的中国选手再度延续了赛场上的强势地位后,让体操“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这项运动再获大众认可的新目标。
国人对体操的认识可分两极。一极是竞技体操,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难度,印象中还有那些从小就接受高强度甚至“残酷”的专业训练的孩童。这种印象造成的影响,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内容的多元,愿意让孩子“走这条路”的家长越来越少。中国竞技体操的后备力量从何而来,也成为现实担忧。
另一极则是人人皆知的广播体操。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曾经伴随了每个人成长的活动也已式微。还应该注意到的是,以往校园中常见的单杠双杠等体操器械,也有淡出之势。学校体育课为避免“意外伤害”的出现,跳马等基本训练也难觅踪影,让人有因噎废食之感。
而两极之间,体操运动是否没有自己的空间,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无论中外称呼如何,这项运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习练者。在各项目世锦赛中,创办于1903年的体操世锦赛也有值得骄傲的历史积淀。体操被认为是运动的基础,在孩提时代参与训练,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都有着积极的价值。
长期以来,竞技体操被局限在专业队范围内开展,大众体操则因得不到来自校园和社会的支持,难言规模。这种格局,与项目发展的模式有着直接关联,也与教育体系中体育的不完善乃至缺失有关,还和体操没有打开社会化发展路径有关。种种因素叠加,体操也成为“象牙塔”般的运动,人们很难意识到,参与业余体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快乐和健康。
在美国,业余体操俱乐部遍地开花,并不是都冲着培养冠军的目标而去。家长们送孩子来训练,既为培养身手,也为感受快乐。消除了“只为冠军”这层壁垒,体操的人文价值自然更易显现。李宁也谈到,并不想给大众传递体操“又难又苦”的印象。让快乐伴随体操,让体操伴随童年。体操的社会根系发达了,还发愁开花结果,知音难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