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个前所未有的马拉松年【3】
“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分析报告
参赛人次未出现区域两极分化现象
虽然大赛多集中于大城市,但在总体参与情况上,大城市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优势,部分非一线城市的赛事也吸引了大量跑者。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为49000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为 43064人及40029人,这些数字均超越了北上广深的马拉松赛事,体现出中国马拉松赛事的群众参与分布具有逐步均衡化的态势。人民网“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中,大约125万参赛人次的分布并未出现区域的两极分化现象。
中国马拉松走在专业化之路上
很多历史悠久的赛事虽然也追求业余选手的参赛规模,但彰显优异成绩和汇聚顶尖高手,始终是多数马拉松品牌赛事的追求目标。
迅速爆发的中国马拉松赛事显然还不具备快速追赶纽约、柏林、伦敦等品牌马拉松赛事的条件。这种不足鲜明地体现在专业选手和特邀选手的数量方面。而打破赛会纪录乃至世界纪录也与特邀和专业选手的多寡高度相关。在本排行榜中,只有7%的赛事打破了赛会纪录。
在人民网“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中,有不少首次举办的赛事成功入榜,如第一届崇明森林半程马拉松赛、第一届北京鸟巢半程马拉松赛、第一届富力海口马拉松赛、第一届承德避暑山庄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首届沈阳马拉松赛等,这些赛事的组织者大胆顺应时势迎接来了马拉松赛事,但在群起办马拉松赛事的热潮中,他们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学习和改进,小到赛事细节的准备,如赛道的设计与维护、饮水补给点安排与补给服务、厕所设置、存储室配备和管理、赞助商服务、仪式活动统筹,大到城市管理和形象的提升,如志愿者安排与管理、媒体服务与公关、城市形象和城市名片打造等。
显然,中国多数马拉松赛事还没有走上专业化之路,少数几个相对成熟的马拉松赛事也只是走在专业化的路上。
文化和特色造就赛事品牌
在人民网“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前10名中,历史最悠久的北马独占鳌头并不令人意外,厦门、上海、广州、重庆、杭州、大连等入列也不奇怪,兰州和东营的赛事进入前10名,充分说明西部地区和新兴赛事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和创意实现超越。马拉松作为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正在形成一种以优美环境吸引跑者、以优质管理服务跑者的文化。大都市和一线城市因其特有的文化景观和历史底蕴令跑者流连忘返,山地高原乃至沙漠、江河湖海也因其对于人类自然美景的融入使跑者心驰神往。
在2015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可以看到,走出城市,利用山川河流、高原湿地乃至沙漠等地貌举办赛事已经成为常态;
济宁环太白湖秋季半程马拉松赛、兴凯湖马拉松赛、武汉后官湖半程马拉松赛、第五届常熟尚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苏州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依托湖泊,让选手和观众伴着美景体验参与的惬意;
第一届大连长山群岛马拉松赛、南京山地马拉松赛、宁德三沙山地马拉松赛立足山地办赛,让跑者挑战自然的同时挑战自我;
第二届微山湖湿地马拉松赛、泗洪生态湿地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让选手围绕湿地比赛,将生态理念注入赛事;
长春净月潭森林马拉松赛、崇明森林半程马拉松赛让参赛者在林中奔跑,使马拉松比赛成为一种特殊的旅行……
可以预见,2016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必将迎来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万众欢腾的时代。
我们期望,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在2016年里能避免跑者猝死的悲剧,能消除跑者的不愉快体验,能减少商家的违规竞争,能让跑者的参赛环境更加优美,能让媒体更加专业,能让赛事的所有利益相关方获得满意的收获!(执笔:体育产业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
(报告数据来源: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 北马跑赢“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评论: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妨组建“集团军”
- 图解: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数据:2015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视频:专家解读“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
- 专家:2015马拉松赛事数量多 专业认证比例低
- 马拉松赛事发展与GDP有关 亚健康催生跑步热
- 马拉松“井喷”源自生活水平提高 快速发展顺理成章
- 大都市引领马拉松办赛潮流 城市氛围增加“回头客”
- 马拉松参赛者身体健康状况甄别难 需借助社会力量
- 北马距离世界大赛还有差距 融合传统文化将成优势
- 2016年中国马拉松迎来新起点 未来赛事门槛将提高
- 入门级马拉松选手应循序渐进提高参赛难度
- 2015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井喷” 成为城市新名片
- 知名赛事一“票”难求 特色马拉松赛渐入跑者生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