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2014仁川亞運會

新華社:多元體育時代 中國需要巨星

2014年09月22日13:06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亞運會)題:多元體育時代 中國需要巨星

新華社仁川9月22日體育專電題:題:多元體育時代 中國需要巨星

新華社記者李錚、林德韌、李麗

李娜退役,選擇在亞運會期間。這無意間讓在仁川奮戰的八百多名中國運動員感受到了一份尷尬。據了解,亞運開幕當天,多數平面媒體報道李娜退役都用了整版或兩個版,而亞運的內容被大幅壓縮。

能來仁川的中國運動員,競技成績無疑都是很出色的。但包括孫楊在內的這個集體,關注度依然無法抵擋李娜再見的眼淚。姚明、劉翔、李娜之后,中國體育進入了一個巨星的真空時代。

我們需要體育巨星嗎?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競技體育的體制依然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對運動員進行基本保障,但職業體育浪潮不可逆轉的當下,體育已切實走進了靠影響力說話、靠贊助商和市場吃飯的年代。如貝克漢姆這樣的巨星不一定是事業的需要,但卻是產業的必需。

即使如中國體育界的傳統劃分,巨星對競技體育、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的推動也是顯而易見的。

姚明登陸NBA,李娜等中國金花的成功,激勵了無數孩子的籃球夢、網球夢,這無論對於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還是從中選拔精英體育人才,都大有裨益。至於,由此消費的網球拍、籃球鞋,各體育品牌的老板們早就偷著樂了。

遺憾的是,中國的體育明星太少了。

由於奧運爭光計劃的巨大效力和慣性,中國體育管理者的心思還是更多地花在了奧運金牌上。雅典奧運會前,我們得的金牌少,射擊、跳水、體操、舉摔柔這些小眾冷門項目的奧運冠軍還能為人所知。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金牌豐收,多數公眾對奧運冠軍已分不出個數。

另外,中國運動員大多還是在封閉的環境中成長的,溝通能力、形象打造對他們都是陌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成績、吸引了贊助商,但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總是差了點火候。

北京奧運會后,尤其是近段時間,均衡提高中國體育質量的呼聲越來越清晰,這營造了打造巨星的時代背景。

那麼,巨星如何產生?項目的職業化程度、運動成績和個人魅力,這或許是三項基本要求。

細數姚明、劉翔、李娜,這三位過去十年中國最成功的體育明星,籃球、田徑、網球都是歷史悠久、受眾廣泛、運作規范的職業體育項目。姚明躋身NBA優秀中鋒之列,劉翔在雅典的金牌,李娜在法網和溫網的兩次大滿貫,也都是拿得出手的個人成就。

三人之中,姚明的巨星范兒最足。雖然從某些角度看,小巨人的個人成就不如劉翔的奧運會金牌、李娜的大滿貫,但其不斷增加的自我修養和成功的運作團隊,為其在退役之后仍能保持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個人修養決定了姚明的責任心和親和度。他會參與保護動物的公益活動﹔他會去青奧會與年輕人分享奮斗和生活﹔他不躲避媒體也不挖苦媒體。公眾眼裡的姚明既是超級明星,又如鄰家大哥。這也是姚明超越劉翔和李娜的決定因素,這種影響力或許在他們都遠離賽場之后,顯現得更明顯。

當下的中國體育,需要揮汗如雨,在國際賽場繼續爭金奪銀的勞模﹔更需要第二個姚明,他努力拼搏、充滿責任感、能走進千萬公眾中去,這不僅代表著中國體育人的形象,也是中國人的形象。(完)

(責編:楊磊、胡雪蓉)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