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參賽選手在北京馬拉鬆比賽中。
本報記者 史家民攝
“這次我跑了3小時33分,要不是兩個月前腿剛剛受了傷,成績還能更好一些。”58歲的王在中興奮地介紹著自己本屆“北馬”的成績,手中那張印有他名字的專屬號碼簿,此時成為了驕傲的象征。10月19日上午8時,第三十四屆北京國際馬拉鬆在天安門廣場准時鳴槍起跑,雖然天氣條件不佳,但這並未打消跑步愛好者的熱情,也基本沒有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最終,埃塞俄比亞選手杰布魯以2小時10分41秒獲得了男子組冠軍,女子組冠軍被同來自埃塞俄比亞的杰爾戈以2小時30分03秒的成績摘得,這也是外國運動員自1991年來首次獲得北馬女子組冠軍。
作為北京馬拉鬆進一步向“精英”賽事邁進的一年,本屆“北馬”將提升大眾選手參賽體驗作為重要目標。為了讓選手對“北馬”有更多的“獨家記憶”,賽事組委會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據本屆“北馬”組委會秘書長、國家體育總局田管中心副主任王大衛介紹,本屆“北馬”在成績查詢上更加個人化,為參加全程馬拉鬆的全部選手配備了一次性芯片採取淨計時,參賽者不僅可以查到自己每5公裡的成績,還可以了解到自己在所屬人群中排名如何。而那些不是特別追求成績的參賽者,也不必擔心自己成為“路人甲”,通過眾籌方式出版的本屆北京馬拉鬆特刊,將會收錄全部完成全程馬拉鬆的選手名字。
為了在今年確保選手能夠順利如廁,賽事組織者專門制定了“如廁攻略”,建議參賽者何時排空身體、何時補水等。與此同時,公共衛生設施的廁位也增添至900個。為了進一步向世界四大馬拉鬆賽看齊,本屆北京馬拉鬆取消了“迷你”和10公裡兩個項目的比賽,隻保留全程和半程兩個項目,“在群眾參與熱情越來越高,選手越來越專業的同時,配套服務也必須跟上。”王大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