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國乒球手包攬世界杯 關鍵在實力而非球

劉晨

2014年10月31日08:57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更大的球 難不倒國乒

中國球手包攬男女世界杯 業內解析實力才是硬道理

隨著女子和男子世界杯相繼結束,乒乓球正式步入“40+時代”。事實上,國家隊和地方隊適應這種直徑40毫米以上的新塑料球已有一段時間。近日,一位北京乒乓隊的教練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新球在理論上更適合歐洲選手,但從長遠來看,國際乒聯這一新政仍難撼動中國的統治地位。

乒聯改革一覽表

●限制使用長膠(1999年)

1998年5月,國際乒聯在南非召開的理事會上,以19票對18票通過了限制使用長膠的決議,規定1999年的7月1日后“顆粒膠皮”的顆粒粒高與直徑之比必須小於1.1,物理指標在允許誤差范圍內。

●球直徑由38毫米改為40毫米(2000年)

這是國際乒聯第一次換球。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了用直徑40毫米“大球”替換38毫米“小球”的方案。其實,早在徐寅生擔任國際乒聯主席的時候,他便已經開始醞釀大球的方案,並為此作了許多准備工作,目的是增強乒乓球比賽的回合數,增加對抗性和觀賞性。沙拉拉上台不久便促成了此事。

●21分制改為11分制(2001年)

為增加比賽的激烈程度,加大比賽結果的偶然性,同時更好地縮短比賽用時,為電視轉播創造更好的條件,2001年9月1日起,沿用了數十年的21分制正式改為11分制,同時,每輪的發球從5個減少為2個。

●發球無遮擋(2002年)

2002年9月1日,國際乒聯正式在各國乒協推行無遮擋發球,要求球員發球時不能用身體和拋球的手、手臂及衣服等遮擋接發球手的視線。新規則對發球和前三板較弱的選手有利,被認為是國際乒聯削弱發球技術出色的中國球員優勢的重要舉措。

●改變奧運參賽規則(2004年、2008年)

針對連續兩屆奧運會中國隊都包攬冠軍的局面,雅典奧運會上,國際乒聯規定同一協會的兩對雙打選手在抽簽的時候必須分在同一半區。之后不久,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又在瑞士洛桑宣布,北京奧運會上取消男女雙打項目,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團體比賽。同時,奧運團體賽制又採用了過去從未有過的新賽制,三名選手沒有替補,要兼顧單雙打。

●禁止有機膠水(2008年)

在2006年世乒賽上,國際乒聯決定,自2008年9月1日起,全面禁止含有機揮發物的溶劑膠水,代之以無揮發物的水質膠水。此提議是2004年世乒賽上由日本乒協首先提出的,原因是當年4月在日本的一個比賽中,一名據稱長期使用有機膠水的男運動員出現中毒症狀,被送醫治療。

●奧運會賽程調整(2009年)

2009年4月,國際乒聯奧林匹克委員會宣布,倫敦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實行先單打后團體的賽程安排。國際乒聯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參加單項賽的運動員要遠遠多於團體賽,如果先進行團體賽,那麼在訓練場地的安排上將傾向於獲得團體資格的選手,這樣對沒有團體資格的單項賽選手會有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

分析 1毫米可能帶出大變化

不久前的女乒世界杯是新塑料球首次亮相國際賽場,這位北京隊的教練介紹,根據隊員反饋回來的信息,國家隊上半年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新球了。

這種球除了用不可燃的新型塑料取代了原來的賽璐珞,材質更為環保、安全,最大的變化是直徑變大。國際乒聯規定,新球的直徑由原來的39.50至40.50毫米上調到40.00至40.60毫米,也就是說,此前的“大球”40毫米是上限,這次調整變成了下限。“乒乓球是小球中對技術要求最高的項目,”這位教練介紹,微小的尺寸調整足以讓球的旋轉、速度與彈性發生明顯變化,“當時從38毫米到40毫米的時候,國家隊就如臨大敵,這次同樣會受到影響。能打到國家隊主力層,技術的細膩程度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細微的手感變化都能影響到整體。”

仁川亞運會是國家隊最后一次在大賽中使用賽璐珞球。有種說法是,李曉霞之所以缺席,除了鍛煉隊伍的考慮,最主要是留在隊裡適應新球。此前有報道稱,她在試打新球后認為,旋轉出不來,直接導致自己發揮不出特點來。而這次世界杯決賽中她恰恰被丁寧橫掃。被問及是否因換球導致失利,這位教練認為:“隻能說有影響,但輸球的原因肯定有很多種。單純說球,丁寧直接從亞運會去的奧地利,適應球的時間更短。”

體驗 一堂課能打壞十幾個球

北京隊從上半年開始換用新球,目前球隊的主要任務是備戰下月初在黃石進行的全國錦標賽,“打了一段時間發現,這球太愛壞了!一堂課下來能打壞十幾個,別說男孩兒了,女孩兒的力量打幾下都能給打破了。”這位教練透露,雖然無法准確說出多長時間補充一批新球,但確實能感覺到球壞的頻率在增加。

他表示,如果國際乒聯換球的初衷是為歐美力量大的選手考慮,目前的材料顯然還不過關,“現在是過渡期,肯定會根據運動員的反饋進行調整。不知道材質怎麼改進,如果增厚,那運動員又要重新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整個上半年,從國家隊到地方隊都在與新球“斗智斗勇”。“(國家)二隊從去年開始接觸新球,但因為一隊有世乒賽、亞運會等任務,一些國際乒聯的巡回賽就讓小隊員去打了。本來是挺好的鍛煉機會,但是他們都是平常打新球,比賽前一星期又換回舊球,鍛煉價值都打了折扣。”北京女隊也面臨同樣問題,平時訓練用大球,乒超聯賽期間用的還是賽璐珞球。

信心 訓練水平高不怕總變招

“新球直徑更大了,飛行弧線肯定會變,更多地要靠選手自己的能力,就是力量和本身的身體條件,來盡快適應。而旋轉一直是歐洲球員的弱項。”這位教練介紹,賽璐珞球速度快,更適合亞洲選手打旋轉,新球直徑變大,力量型選手自然更佔優勢。

東京世乒賽后,歐洲選手幾乎沒有大賽任務,因此有更長時間來適應新球,但該教練表示,從長遠來看,歐洲的整體實力依然難和亞洲抗衡。“最大原因是他們的訓練難以保証,咱們每天練6個小時,他們根本做不到。所謂的職業化,也根本沒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乒乓球上。歸根結底,乒乓球打的還是技術,中國的訓練保質保量,在適應了之后,地位還是撼動不了。”

實戰結果也印証了這位教練的觀點,在相繼結束的世界杯上,中國女隊和男隊都實現了會師決賽、包攬冠亞軍。在適應大球上,中國乒乓球依然走在了前列。

■快評

“國際乒聯”與“中國乒乓球”似乎一直是對立的矛盾體,盡管前者沒有承認過。

限制長膠膠粒粒高、用直徑40毫米“大球”替換38毫米“小球”、實行11分制和無遮擋發球,包括這次換球在內,業界都讀出了國際乒聯一再試圖削弱中國選手技術優勢的深意。不管國際乒聯的目的如何,如此頻繁地改變規則和玩兒法,在各運動項目中都是極其罕見的。即使變革的初衷是好的,但過於頻繁的變化對於運動項目本身應無大益。

而且,推廣一項運動的方式,不是限制強手,自廢武功,而應該是學習強手,推廣強手的經驗。其實,中國乒協一直都是模范協會,近幾年為了推廣這個項目,也在盡自己的責任,比如計劃在歐洲開設乒乓球學院分院,就是希望幫助歐洲選手提高技術。既然“霸主”樂於分享,“大佬”何不多加鼓勵?

(責編:龔聰(實習生)、楊磊)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