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16日,《聶衛平全集》首發儀式在北京中國棋院舉行。《全集》選取了聶衛平從中日圍棋友誼賽嶄露頭角到中日圍棋擂台賽數次力挽狂瀾,再到應氏杯、富士通杯等遺憾屈居亞軍的32盤重要棋局,由其本人進行回顧解說,前后歷時兩年。青島出版社授權人民網體育頻道摘發部分內容,以饗網友。
《聶衛平全集》第二集:擂台狂飆1
1、?田榮男“大話”
首屆中日圍棋擂台賽 聶衛平VS小林光一九段
1984年夏末的一天,圍棋隊領隊杜維忠通知我到新體育雜志社開會。我這人一向大大咧咧的,開會就開會唄,也沒問是什麼會,為什麼要到新體育雜志社開。
陳祖德、華以剛、羅建文、杜維忠和我一起來到新體育雜志社總編輯郝克強的辦公室,隻見全國體育總會聯絡部的蔡季舟也來了,還有新體育雜志主管圍棋報道的陳錚。
“今天請大家來,是想商量一件事情。我們和日本想組織一個比賽,老蔡同志最近去日本,和日本棋院已經談得差不多了,現在請他把情況先介紹一下。”郝克強一貫喜歡開門見山。
聽說要和日本棋院一起組織一個比賽,我聽了還是很高興的,當時,我們最大的對手就是日本棋手,但是我們和日本棋手交鋒的機會還是太少了,逢單年他們來八人共打56場比賽﹔逢雙年我們去日本,人數和比賽場數對等。我們的一些棋手如果不能入選訪日代表團,就很難激起訓練的積極性。
圍棋要趕上日本,除了盡量與日本棋手多交手之外,別無他法。通過打譜和通過實戰了解對手,深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當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我自己。
我當時已經32歲了,還能有多大蹦?頭呢?我主要想到像馬曉春、劉小光、曹大元這些年輕棋手對日本棋手的戰績總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與日本棋手交手的機會太少。如果有一個與日本棋手直接對抗的比賽,那麼他們經過磨練后,對日本棋手的戰績肯定會提高。
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還有一個高峰在等著我,我還會刮上一陣旋風,而這陣旋風,由於比賽形式的不同,也因為時代的原因,其影響比第一陣旋風還要大許多,不僅席卷了日本,而且還震動了海內外的華人世界,震動了世界棋壇。
比賽的前期工作很快便談妥了:每方出8人,採用打擂台的方式,勝方的獎金為400萬日元,負方的獎金為100萬日元。我們當時根本就沒想到拿獎金,總認為那些獎金隻能作為辦賽的經費。因為當時國家體委決定,這比賽由新體育雜志來承辦。一個雜志社哪能為這麼一個比賽賠進去許多錢呢?
日本方面的名單很快就定下來了。藤澤秀行九段挂帥親征,之后依次為加藤正夫王座、小林光一十段、石田章九段、片岡聰天元、淡路修三九段、小林覺七段、依田紀基五段。擔任先鋒的依田紀基雖隻有五段,但他是日本新人王戰冠軍,在日本贏過不少高手。藤澤秀行先生夸他有九段的實力,這雖然有點偏愛,但其實力確實不低。
這實在是一個很強大的陣容,日本七大新聞棋戰中有三個頭銜獲得者出戰,石田章、淡路修三亦為無冕九段中的強手。
我們出場的人選未曾過多討論,我自然當了主將。此前幾年我在國內的戰績雖然落在馬曉春的后面,但對日本棋手的戰績,他並沒有超過我。每次訪日代表團,或者迎接日本棋手來訪,我還總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另外,日本隊既然讓藤澤秀行先生擔任主將,我們推出馬曉春當主將,也總是不合適。
我也許算得上一個務實的人,沒有那麼多遐想,我隻想一盤棋一盤棋地好好下,根本就沒想到如何突破,如何爭取最后勝利之類,畢竟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了。
1984年10月5日,我去日本參加中日圍棋擂台賽開幕式,在那個開幕式上,我才對這一比賽產生了一點緊張感。
日本棋院理事長?田榮男在致辭中表示,他們隻要出三個人即可結束比賽。我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我當然不相信他們三個人即能結束比賽,他這個牛皮肯定是要破的,但即使五個人結束比賽,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勝利。我想這一局面也應該避免,不然也顯得我們中國棋手太不行了。
本文由青島出版社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出版社。
更多精彩內容
《聶衛平全集》節選(一):首勝日本 九段一掃“外戰外行”形象
《聶衛平全集》節選(五):力取本因坊 由"輔導"轉為"對抗"